潘云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地质年代术语商榷
潘云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本文对目前使用的一些地质年代术语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主张将“Archaeozoic”和“Proterozoic”仍译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同属于“隐生宙”,将“隐生宙”与“显生宙”并列;“Anthropogen”应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Anthropocene”应译为“人新世”等。
太古代,元古代,隐生宙,灵近纪,人新世
经典地质学时期,整个地球历史年代 (地质年代)分为五个代 (Era):太古代 (Archaeozoic Era)、元古代 (Proterozoic Era)、古生代 (Palaeozoic Era)、中生代 (Mesozoic Era)、新生代 (Cenozoic Era)。-zoic本意指动物,在这里又泛指生物,这五个代的后缀都是-zoic。Archaeo-和 Palaeo-这两个前缀都是“古”,不能把第一个和第三个都译为“古生代”,考虑到第一个代是最古老的(从地球开始的前 20亿多年),所以译为“太古”,省略后面的“生”字。“Protero-”这一前缀意为“原始的”,有少数人曾译为“原生代”,又考虑到前面已有“太古代”,所以译为“元古代”。近来,又增加了比“代”更高的年代等级——宙 (Eon)。按照生物的演化发达的明显程度,分为“隐生宙”(Cryptozoic Eon)和“显生宙”(Phanerozoic Eon),前者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后者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在逻辑上是很清楚的。
1977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四次会议,将前寒武纪划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取消“隐生宙”,将太古代和元古代都提升为“宙”,与显生宙并列,究其原因,也许是他们认为“显生宙”时间太短,三个代加起来才大约 5.4亿年,只占地球整个年龄 (46亿年)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儿,而隐生宙两个代加起来大约 40.6亿年,占地球年龄差不多十分之九。窃以为这种做法欠妥,地质年代划分应当从逻辑上来考虑,不能只看年代时间长短。
五个代中,前四个代不仅后缀是意译,前缀也是意译,唯独“新生代”的前缀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或“kaino-”,意义是“新”“现在”,而在英语里“cen-”的发音与汉语的“新”很相近,所以译为“新生代”,其前缀就有音义双译的效果。音义双译是不容易遇到的,然而它却可以为将来民族语言的融合起到先锋作用。新生代原先包括“第三纪”(Tertiary Period)和“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纪”以下是“世”。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把第三纪划分为 E-ocene Epoch(始新世)、Miocene Epoch(中新世)和Pliocene Epoch(上新世)三个世,后来有人在始新世之前加上了 Palaeocene Epoch(古新世),在始新世和中新世之间加上了 Oligocene(渐新世),第四纪被分为 Pleistocene Epoch(更新世)和 Holocene Epoch(全新世)。新生代总共包括 7个世。
在这里,又可以看出,新生代“世”这一级术语与古生代、中生代不同。后两者“世”都没有专名,只是在“纪”的名称之前加上“早”“中”“晚”三个形容词,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三叠纪”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也有的纪是二分,如“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白垩纪”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相反,新生代的“世”都有专名,例如“第四纪”并不分为“早第四世”和“晚第四世”。而且,新生代每个“世”都有后缀“新”(-cene),这刚好和“新生代”的前缀 (ceno-)是同源的,所以也有音义双译的效果,都指“较新的年代”,“新”又与“cene”谐音。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把第三纪分成了两部分,分别叫“Palaeogene Period”(包括 Palaeocene,Eocene,Olgocene)和“Neogene Period”(包括 Miocene和 Pliocene)。最早分别译为“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以后地层规范又改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现在想起来,是很不妥的:第一,Palaeogene和Neogene这两个术语并无“Tertiary”这个字根;第二,如上所述,古生代和中生代纪的专名加上“早”“晚”就成了世,不能还叫“纪”(相应地,在地层名称上叫“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也非常别扭,理由同上)。
近些年已把“Palaeogene Period”和“Neogene Period”分别译为“古近纪”和“新近纪”就很好,解决了上述矛盾。而且,把“-gene”这个后缀译为“近”也有音义双译的效果,“gene”在英语中发音与汉语的“近”字谐音,“gene”的意义为“产生”,也可理解为“新近产生”。
后来,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的时代,取名“Anthropogene Period”,曾译为“人类纪”或“灵生纪”(“Anthrop-”这一前缀的意思是“人”),也不妥当,应保持与上述的后缀一致,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也就是“出现人的近代时期”。
本世纪初,曾获诺贝尔奖的荷兰大气化学家克鲁岑(P.J.Crutzen)的合作者瑞典地质学家斯特默(E.F.Stoer mer)考虑到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已成为对地球表层有重大影响的地质营力,因此提出了“Anthropocene”这一新术语,具体时间定为从 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到未来一万年,也就是有 10 200年左右,而把原来的全新世缩短了 200年。有人将此新术语译为“人类世”,根据上面同样理由,应当保留“-cene”这个后缀 (“新”),所以就应译为“人新世”,也就是“人类发挥主宰作用的新近地质时期”。
还有一个问题与大家讨论。以往把第四纪的“更新世”分为三部分——“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并列,依序用 Q1、Q2、Q3、Q4来表示,究其原因,大概与上述“太古宙”“元古宙”的命名差不多,认为全新世为时太短,只有一万年,而更新世是它的将近 100倍 (新概念则为将近 260倍),所以才这样划分。其实,这犯了概念上的错误。第四纪包括两个“世”一级单位——更新世和全新世,所以应依序用 Q1、 Q2表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三个名称是站不住脚的。正如前述,“纪”的专名之前加“早”“中”“晚”就降一级为“世”,如“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那么,“世”的专名之前加上“早”“中”“晚”也就同样应降一级为“期”,所以只能叫“早更新期”“中更新期”“晚更新期”(或者叫“更新世早期”“更新世中期”“更新世晚期”),用符号表示,依序为。道理虽然如此,然而中外学者已约定俗成,用了几十年,形成的文献已是汗牛充栋,把原来的 Q1、Q2、Q3、Q4序列再改成、Q2序列,势必引起混乱。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 (陆相地层区)”里,更新统(世)的符号是 Qp,分为 3个阶 (期),符号是,基本上相当以前的 Q1、Q2、Q3。全新统 (世)的符号是 Q12,就不与前三者并列,原来的“序列”就变成“”序列,这样就能使矛盾得到解决。
Discussion on the Terms of GeologicalAge
PAN Yuntang
The author p ut forw a rd som e views on the te rm s of geolog ica l chronology.For“A rchaeozoic”and“Prote rozoic”, they should be up g raded to Ion (Ionothem) and be juxtap osed w ith tha tthe“Phane rozoic”and the“Prote rozoic”,and s till be longeto the C ryp tozoon Ion (lionothem).Asto the Paeaeogen and the N eogen,they should be trans la ted resp ec tive ly to“G u jin ji”and“Xing jin ji”,and the“Anthrop ocene”m us t be trans la ted to“Ren jin ji”or“L ing jin ji”,but not“Ren ne i ji”or“L ing sheng ji”. Because the te rm s of ep ochs w ithin the Cenozoic have been tota lly p rovided w ith the suffix“-cene”(新),the“Anthrop ocene”m us t not be trans la ted to“Ren le i shi”,but to“Ren xing shi”.
A rchaozoic Ion,Prote rozoic Ion,C ryp tozoon Ion,Anthrop ogen,Anthrop ocene
P53;N04
A
1673-8578(2011)01-0042-03
2010-06-18
潘云唐(1939—),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