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玲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不仅要重视党政领导人才和科研、教育方面的杰出人士,也要重视企业家、金融家、营销家以及证券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注意引进精通国际经贸规则、渠道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级人才,也要从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和引进各类适用的中级人才;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也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与提高。
要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培训市场、人才交流市场、专利技术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等,真正打破在人才使用上的“大锅饭”,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院士、博士这些“显才”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各种潜在的人才。要向西方国家采取“挖青苗”战略那样,特别注重挖掘各种潜在的人才,包括在校读书的优秀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优良的环境与条件。
要围绕选好人、用好人,制定和完善贯彻《条例》的具体办法,包括省委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关于干部工作保密制度、市(地)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等,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人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按照规定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要按照《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原则,遵循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聘用合同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保障完善的管理服务体制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建立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和符合专业人才岗位规律的分类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加快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和使用一批优秀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和专职监事人才。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产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全面推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要通过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分配机制,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体,从而形成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企业集中精力蓄才、养才、用才的良性机制。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宽松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进出的政策,明确政策界限和可操作性,解决部分既定政策贯彻落实上的“梗阻现象”。特别是放开户籍政策,在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拔尖人才引进不受限制,其他人才引进政策放宽,实行人才办理调入手续和户口迁移手续“一站式”服务,并使未办理调入手续和户口迁移手续者享受本地人才的一切待遇。
从我省条件来看,能够为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有限的,且人才地域分布很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打开人才使用的视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手段,通过采取多职多薪、多套档案等形式,广开引进智力渠道,鼓励人才的“柔性流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人才的作用,实现人才共享。
通过采取财政拨款,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捐赠,向国家争取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并以省长特别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形式,重奖那些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突出人才、年轻优秀人才以及其他有特殊贡献的人才。
要努力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制定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持股经营等分配形式;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采取期股、干股等长期激励措施。通过这些办法,为高层次人才营造收入分配的“特区”。
要打破靠年头、论资排辈等弊端,按实际业绩评定职称,鼓励实行用人单位职称职务自定评聘制,对民营企业及外埠招聘人才,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视同仁,不受指标限制,实行属地化申报和审批。并逐步实现政府人事部门不再负责职称评定,由用人单位自行评聘专业技术人员。
要加强对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和调节,完善省、市、县三级人才市场网络,建立网上人才市场,使人才市场实现由分散、断续的集市型向集中、经常的信息网络型转变,逐步形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信息灵敏、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从而把政府长远目标与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把人才的供求双方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增强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前瞻性。
要加速人才市场改制,淡化人才市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市场服务职能,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提高市场服务水平,使人才市场管理由更多的政府(行政)行为向更多的企业(市场)行为转变,由被动等待业务向主动开拓业务转变,进而使人才市场真正成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体。
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业内认可。
要尽快理顺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机制,整合人才工作的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整合人才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各类人才的联系和管理,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全面推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建立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一些倾向性问题。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郑必坚,杨春贵.中国面向21世纪的若干战略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