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1-12-31 04:29:19李彦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

李彦玲

(塔河林业局林业局会计核算中心,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0)

1 新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1 新经济时代,三大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

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新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已显微弱,一般低于10%;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明显,一般占2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在GDP中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由于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已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导致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而且,这种趋势将在新经济时代进一步强化。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从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来衡量转变为以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来衡量,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1.2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分离、融合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

一方面,大量的新兴产业在新的知识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如从生物工程中可分离出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等多种门类的生物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新经济和信息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将对产业之间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原来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因新知识的融合而组成新的产业,如机械制造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形成了机器人制造业;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生命科学专业;信息产业和网络产业更是互相交错、互相渗透。

1.3 高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主导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经济将加速传统产业的更新和改造

新经济的产生是与高科技,尤其是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分不开的。新一轮的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推动的高技术的产业浪潮,拉开了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大改组的序幕。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提供更多的结合点,这将有利于深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缩短工业化进程。

1.4 新经济促使产业结构"软化"

产业结构"软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以通信、金融、信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生产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服务,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所有产业结构中,伴随着知识技术密集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的依赖大大增强。

1.5 新经济引导并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过程对比,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和信息要素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以可移动性为特点的知识资源,可以在广泛的地域空间中流动和扩散,使高新技术和知识、信息产品迅速地从一个地区推广到其他地区,推动落后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和联系扩大,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新问题

2.1 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比重过高,技术和制度创新动力不足,不适应发达市场的需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浪费;"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依然存在,多数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水平低。二是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较慢,水平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低收人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等配套体系以及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2.2 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工艺陈旧,设备老化,多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部分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出VI额占全部商品出VI额的58.3%,而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产品出VI以量取胜,优势与特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

3 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特点

3.1 市场主导型调整。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式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培植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3.2 结构升级型调整。这次结构调整,是在技术进步加快正在对经济全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结构升级的调整。因此,这次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结构升级,一方面,产业重点将向建筑业、汽车业以及一些新兴产业转移和延伸;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走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之路。

3.3 动态型调整。这次的调整是发展中的调整,是前进中的调整,我们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调整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3.4 全面型调整这次战略调整的范围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面的、全方位的调整。由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调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产品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协调,而且产业组织结构,产品技术结构都难以适应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决定了调整不可能局限在某个地区或领域,而应该是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全面调整,调整的范围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地区布局等。

3.5 重点发展型调整。由于这次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加入WTO,更加全面地融人到产业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抢占这些产业的制高点,提高产业竞争力。

4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

4.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结构。

首先,就政府而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选准方向,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把过去那种既当组织者又当实施者的角色,尽快转换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者和调控者,并正确处理好市场和资源的关系。 其次,就企业而言,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不仅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且决定着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企业应该审时度势,选择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并以此为龙头,培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

4.2 调整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要将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实力雄厚,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支撑经济增长作用强的主导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其对全国的示范、辐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中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资源优势与适用先进技术的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产品的附加值。

[1]张向群,王寒菊.新经济时代我国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技术经济 ,2002-07-25期刊.

[2]陈智勇.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环境分析.企业经济 ,2003-09-21期刊。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工位大调整
意林(2020年10期)2020-06-01 07:26:37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18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