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雄
(肇庆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广东 肇庆 526020)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但在实践当中还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方式使这一理念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教学方面的问题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系统;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欠缺;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总之,当前高职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学效果来自于学生,教师和学生互动达到较好的效能,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教育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换言之,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高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高职所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跟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应紧密相连。所以,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必须是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所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安排是与地方的就业结构、经济结构、学习的软硬设施和学生家长的需求互相协调的结果,这些决定了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不能以学科体系为本位,以抽象理论为本位,而必须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合性、适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类课程资源为载体,筛选、加工、处理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从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来看,这种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就是要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可运用虚拟、目标、情景、案例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所以强调反思性教学。其核心是学生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特有的过去经验、现实环境及其间的互动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反思性教学原本应运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体验为主体”的理念很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中。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情景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在这种教学范式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有学生在理解中发现真理。这种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的主流模式,在国内外职教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绩。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必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4个转变。即由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转变为基础加有限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由一次性教育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由做事教育观转变为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由授鱼教育观转变为授鱼与授渔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要素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当前,高等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规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
[2]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3]王前新,伊季冬.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重心的转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4]张昌年,刘晓刚,李卫红.论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23.
[5]赵立华.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