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1-12-31 03:23段术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9期
关键词:项目部建筑施工资金

段术祥

(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各公司虽然成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也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并且编制了年度预算。这类预算仅为企业的建筑施工以及经营计划提供参照,缺乏相应的效果监测机制,这样就阻碍了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控制作用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包含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1.2 资金控制能力较差。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施工项目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受限于管理幅度,大多采取项目部制的“总部-子(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核算模式,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只能授权给各项目进行管理。也就使得企业无法实时掌握整体的资金情况和动态的资金信息,难以在企业层面实现资金的盈缺调配。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账面利润很大,但事实上存在数额很大的应收账款,可利用资金有限,所以其资金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就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

1.3 固定资产管理不当。由于施工企业产品具有固定性的特点,而施工作业场所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施工作业一般由分公司或项目部完成,而公司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但是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对分公司和项目部进行了放权,但由于相应管理措施的滞后,导致有些分公司和项目部多发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往往容易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了对现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不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率,所以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给公司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4 成本管理环节薄弱。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的高低,应该加强其成本管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的竞争重心逐渐由产品的质量竞争向价格竞争过渡,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给成本管理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

2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不同的项目,其预算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对于新建投资项目,预算的侧重点在于投资预算,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筹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还需要确定相应的预算控制办法和决策程序。而持续经营项目的财务预算应充分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以盈利为侧重点,覆盖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费用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等。

制定好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为保证预算的控制作用,还必须建立相应的预算约束机制。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预算制定出一套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来加强预算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灵敏准确的施工企业财务反应机制,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计划的实现。

2.2 强化资金控制能力。经过发展,我国的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若干个项目施工部,由于施工周期长、流动性大的特点,容易导致资金管理的分散,资金协调控制运作比较困难。必须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资金控制能力。

首先应理顺财务关系,建立科学的资金核算制度。为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各个项目的工程施工收入,必须先打入公司的开户行,后转入其内部银行账户,经财务部门扣除相应的管理费用、税金、代垫费用,然后根据年度施工计划和目标,确定企业所属单位的施工阶段和完工所需资金。在此期间,财务部门可以利用各项目的施工进度不同,来协调和分配资金,实现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按照整体调整方案和各个项目预期资金使用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

其次要加速资金的周转,建立行之有效地资金结算制度。前提在于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沉淀和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重点在于控制资金的流出和抓紧资金的回收。必须严格规范垫资施工、下大力气清收工程拖欠款等,确保资金的回笼,使企业的资金链畅通运行。

2.3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占较大比例,应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固定资产目录、折旧年限、计提办法、大修、购建及使用管理等。分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对各个项目固定资产实行严格的购进和使用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

2.4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环境的要求。现阶段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各部门紧密结合、通力合作,牢抓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的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力求在不影响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把成本管理的财务行为变成全员的工作目标,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5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工程施工成本一般比较高,各种物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总成本30%,有的甚至更高。因此,必须有效控制材料费用的支出,这对降低工程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施工企业耗用材料品种较多,除主要用于工程主体施工的钢筋、水泥、木材外,还有用于临时设施、福利设施建设的其他非主体工程的耗费,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对材料物资的管理,严把材料采购、入库、管理,出库、耗用五关,做到材料采购有计划,质量有保证,管理有办法,消耗有定额。材料消耗不得超过内部消耗定额,对超出定额的一定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奖罚。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组织材料的使用,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材料的领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抓好工程质量,避免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对于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应及时退场,这样有利于周转使用和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6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施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拥有若干施工项目部。但是由于施工生产周期长,流动程度大等特点,容易导致资金使用管理分散,加之一些工程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不同,使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只有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为此施工企业要建立资金核算制度,把好工程资金控制关。推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的收入都必须先打入施工企业开户银行,然后转入其内部银行账户。然后由财务部门扣除应交管理费、税金以及代垫费用后视工程实际已完成工程量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的集中调控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2.7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制定了适应施工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制度后,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与道德的财务人员,这也是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以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完整、准确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在提高财务素质方面,主要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招聘中,要注意选对人,选择那些掌握新会计准则技能,吃苦耐劳,而且有进取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二是在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与方法,促使会计人员能主动更新相关知识;三是管理考核中,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

总之,在任何时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更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以加强其财务管理。

[1]利荣根.论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5-07-15.

猜你喜欢
项目部建筑施工资金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部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