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尝战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21期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人终于走出家门,敢于去大声呼喊“占领华尔街”?在这场运动中最有名的网站“我们就是那99%”上,很多人晒出了自拍照片: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们的生活状况:“我21岁,大学生,欠了将近4万美元的债务,一点办法都没有,没工作,没医疗保险,我的美国梦简直就是泡汤了;最要命的是,我想当个老师,可现在美国政府缩减教育开支,连这个小小的梦想我都实现不了;我在家里和妈妈一起住,她养活我,可她工作的薪水也仅仅够支付房租、吃饭,还有我们共同使用的一辆车的汽油钱;我都3年没工作了,虽然借贷款可以让我读完大学,可是毕业了才发现美国的工作都他妈哪去了?21岁的我就是那个‘99%’。”
  已有数千人在这个网站上晒出了展示自己境况的自拍,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当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前总裁富尔德坐着私人直升机飞来飞去的时候,这些“99%的美国人”却在为生计发愁。
  但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婴儿潮一代”的50、60后却觉得这种示威有点多余:“我有高薪的工作、稳定的生活,我还是觉得努力工作才是正道。”显然,“占领华尔街”运动表现出了美国年轻一代的窘境和他们与上代人的代沟。
  制造业比华尔街重要
  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人们终于在媒体的曝光下见识了华尔街投资银行们发行的金融衍生品,其说明书长达上千页,其中包括复杂的只有大学数学系教授才能看明白的数学计算公式,根本无人能够读完,买家往往都是在销售人员的劝说、利诱甚至哄骗下买了它们,结果在投资惨败之后才发现,原来说明书上注明了风险自负。
  那么,在此轮的经济与就业危机中,美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方面的伟大作用,于是,财经专栏撰稿人们开始煽风点火:是不是要把美国企业投资在中国的制造业撤回美国,以增加美国人的就业呢?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的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是好事。这份报告中计算认为,在未来5年间,将有15%之前是在中国制造后出口搬回美国本土销售的美国制造,将会撤回本国,美国将因此增加200至300万个就业岗位。而在奥巴马此前提高的促进就业报告中,制造业也是其FQ/+vJGBvXwkWkoDftGsFQ==中的关键性内容。
  以汽车业为例,在美国福特汽车与全美汽车工会最新达成的协议中,在2015年之前,福特将增加12000多个工作岗位,但如果做到呢,就是从中国、墨西哥和日本把5700多个岗位“召回”,再加上此前福特承诺的在2012年底前增加7000个岗位。福特还将投资62亿美元升级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厂。
  在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中显示,2010年,美国品牌在中国的制造成本约为7美元每小时,相当于美国的31%,还是颇具优势的,但这个优势在近年来的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中也在逐渐缩小。因为在2000年,中国的制造成本仅为3.8美元每小时,是美国的23%。该报告认为到2015年,中国制造业每小时成本会占到美国的43%。显然,美国的机构开始将其国内的就业困境归罪于“中国制造”,并想借此来攻击中国的进口、汇率等问题,把攻击中国作为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的手段,已成为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热门话题,中国成为美国经济困境的替罪羊。
  美国人终于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了,这也是美国人放弃“华尔街崇拜”的开始。曾几何时,华尔街是美国神话的起源地。
  有一个经典的段子,一个人开车到华尔街的银行要借5000美元,没带其他东西,就只好用豪车劳斯莱斯做抵押。一周后,他来还清5000美元,利息是15块。银行的人问,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押车借钱呢?他说,停车一周15块,在华尔街可找不到这么便宜的车位。
  之前,这种典型的华尔街精明计算的头脑,被无数人推崇,认为那是华尔街精英们获得高级生活的资本和实力,但是现在人们发现,似乎没那么简单。因为几千精英的奢华生活,并无法换来整个国家众多民众的富足生活和社会稳定。
  问题出现了,在这个故事中,本该属于停车场的利润甚至就业被金融业取走了,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制造业等行业,毕竟比起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金融业可能提供的就业数量真是杯水车薪。
  美国的报纸开始把刚刚去世的乔布斯和美联储前出席格林斯潘做对比,说前者让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拥有了更多的资产(iPhone、iPad等苹果产品),但后者却让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失去了房子(格林斯潘在任时,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各界普遍认为那是投资甚至是投机的好时期,结果最终泡沫破裂,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这个戴着大眼镜、语焉不详的犹太老头子)。
  失落的年轻人
  尽管这个数字很悲观,但是现实:自2006年至2010年毕业的美国大学生中,有14%无法找到全职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而16岁至29岁的美国年轻人中,只有55.3%的人有工作,这个数字是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值,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美国的“贫困线”标准之下;而在24岁至34岁,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将近“而立之年”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是和父母一起住的,不为别的,“啃老”而已。这几乎就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最直接原因。
  一个以梦想和圆梦为魅力的国度,年轻人却无法实现梦想,甚至连独立就业和生活都成问题,没有人可以忍受这样残酷而冰冷的现实。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数据,如今美国年轻人的岗位工作甚至比20年前还低了10%。如果一个美国年轻人,一个月只能赚490美元或者更少,那么他还完学生贷款之后就身无分文了(2009年,学费贷款平均为2万4千美元)。有调查显示,学费贷款已经超过了信用卡债,成为美国年轻人最大的经济负担。
  干脆有杂志撰稿人写出了这样的话:这是美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下一代人生活得远不如上一代人。
  25岁的美国青年莱尔·古德曼直言说:“以上这些事情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自我价值观往往是来自于那些华丽的表演,或者说是来自于那些生活优越的阶层,从电影、电视剧、娱乐新闻等之中学来的,可如今我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根本别提像他们一样光彩照人了。我根本无法按照自己向往的、或者说是被引导的方式生活,报纸上整天说每月节省几百块投资就会有钱,可除了吃饭和买东西之外,我根本省不出来几百块用来投资!”
  另一个美国年轻人萨姆,上过美国最好的大学,欠了5万美元的贷款,学的是数学,可是毕业之后只找到了一份木工的活儿,开着一辆200美元的破车。他也知道自己做木工太屈才了,可是换过几次工作,仍旧找不到称心的。父母总是用近乎于命令的口气,让他继续读书,于是,他又借了2万5千美元的银行贷款,去工程学系继续上学。但是钱很快就用完了,追债的人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打一遍他的电话,他真的很担心自己就在街上被人砍了。他的兄弟倒是可以在家乡自食其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更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原因。
  萨姆说:“对于上学这件事,我简直后悔死了。我们那个高中的人都觉得上个好大学才是正经事,不过现在如果我有能力回到过去的话,我肯定不会选择来上大学了。”
  但并非每个失落的美国年轻人都会像萨姆一样只怪罪自己的选择,而不提经济不景气的原因。
  2008年,奥巴马在竞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轻的他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支持。可是没想到,在他第一个任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对他最为失望的人,就是那些他曾经告诉他们要有“无畏的希望”的年轻人,他们的确做到了无畏,但希望依旧没到来。
  
  费尔森,奥巴马2008年总统竞选最后一轮的博客宣传写手,曾经对奥巴马充满崇拜和敬仰之情,但他也加入了“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当中,真的是忍无可忍了。就像示威人群有人打出的标语一样:“我们未尝战火,却饱受压迫。”
  “1%”的生活是怎样的?
  就在“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个倒霉蛋出现了,他就是纽约副市长罗伯特·斯蒂尔。
  这位副市长和市长大人布隆伯格一样,都是自称“坐地铁上班的人”。但却有纽约小报记者发现,这位纽约副市长根本不住在市区。这对于“占领华尔街”的人们来说,可是一个大新闻,因为一个住在富人区的人怎么能够做一个称职的市长呢?
  其实,对于斯蒂尔的愤怒更多地来自于他的身份——曾经是投资银行高盛副总裁的他,后来到小布什政府任财政部副部长,属于典型的“1%俱乐部”人士,从他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华尔街金融精英转身从政”的缩影,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则是从高盛CEO的位置上踏进了白宫。
  斯蒂尔的宅子面积有7英亩大,就在纽约富人区格林威治村,是他1994年时从雷曼兄弟投资银行总裁富尔德手中买过来的。富尔德因为雷曼兄弟的高杠杆投资和最终破产,差点连累全世界发生巨大金融崩塌,一直被说成是“金融罪人”。
  小报记者查明,斯蒂尔那7英亩的大宅子里有5条上等名狗、5台豪车,这足以让睡在广场上的示威者妒火中烧。
  而实际上,斯蒂尔并非是华尔街最富有之人,很多高管一个礼拜的薪水都比奥巴马的年薪高,尽管他们拿的钱可能就是美国政府用来救助银行的钱,但没人能够撼动他们。
  在2008年金融海啸时差点倒掉的AIG,后来在政府的巨额资金救助成活,可是AIG的高管詹姆斯·哈斯却拥有一座两层白色别墅。别墅为古典风格,高大门廊与海湾式窗户尽显豪华。住宅外是高尔夫球场,可以远眺长岛湾风景。豪宅坐落在独立的街道终端,有专业保安全天守卫。而就在他的住所不远,就有因无力还贷而被银行强行没收的房子,让人不禁感叹“天堂和地狱”只隔咫尺。
  AIG金融产品部总管约瑟夫·卡萨诺离开公司时,得到了每月100万美元顾问费(不连续)和690万美元延付的工资。而他本人在公司困难时却在伦敦的某豪华社区装修自己带私人花园的3层乡村别墅。
  从业10年的石油交易员一年能赚到100万美元,可是连一贯被视为中产的相同工龄神经外科医生在今年的薪酬却不到60万美元。即便如此,华尔街猎头公司的调查显示多数金融从业人员觉得自己赚得还是太少了。正如道格拉斯在电影《华尔街Ⅰ》中所自我标榜的:“Greed is good!(贪婪无错)”
  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比一下,谁会不愤怒呢?
  这场运动会改变生活方式?
  当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穿过广场,与“占领华尔街”的示威人群擦肩而过时,这位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收取1美元工资的市长尽量保持了低调的作风,他对人群说:“你们有权力示威。”可似乎人们并不买账,他们对着布隆伯格高声喊道:“你就是那个1%,你这个超级富豪,他妈的滚蛋!”市长只好灰头土脸地走掉了,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算是那臭名昭著的“1%俱乐部”中的会员。
  年轻人除了愤怒之外,也对经济毫无办法。
  又是一组悲观的数字,2008年到2010年,20岁至34岁的美国年轻女性多了1百万左右,但是生育的孩子数量却少了20万个。39%的美国年轻人接受过亲戚的经济援助,而且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自己有全职工作的——仍旧无法养活自己。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有人预测说,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可能会被改变,他们无法再像之前的美国人那样狂热地追求物质生活,因为他们确实很穷,网络时代的发展也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简单生活”的机会。
  “你不再需要去购买音乐专辑,因为在线网站就可以听;Facebook、微博、免费的APP应用程序、免费的Google图书,还有越来越小越便宜的手机,这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宜、更简单。”
  但问题是,如此下来,年轻人都追求免费生活、消费力下降、产业规模萎缩、就业减少,岂不是恶性循环么?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认为:“现在美国和欧洲就业艰难、失业率高,他们把华尔街打倒了或减少他们的激励,金融供给少了,新增就业从哪里来、靠谁?”但马上有网友反驳陈志武说:“要明白占领华尔街是一种诉求,不是要打倒谁就能打倒谁。”
  有资料显示,这场运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叫做阿德布斯特的基金会,种种资金显示这家基金会可能和金融大鳄索罗斯过从甚密,难道索罗斯是“占领华尔街”的背后操纵者?但“占领华尔街”的组织者仍坚持声称:“‘占领华尔街’运动无特定人员组织。资金方面来源于大众捐赠,资金如何使用则由群众大会投票决定。”
  截止目前,这场运动仍然看起来有些嬉皮,因为竟然有年轻人在示威中打出了“开放美国边境”的口号。如果真的实现了“地球村”——国家之间无国界行走,那找工作的墨西哥人会挤爆美国各大城市,对谁有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