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调查与思考

2011-12-29 00:00:00王皓田
北方经济 2011年11期


  草原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资源量,而且还能永续利用,造福后代。如果掠夺式地开发,必然引起草原退化,引发水土流失、草地沙漠化、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恶果。因此,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在我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不仅有益于推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可以有效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化解社会矛盾,使牧民彻底摆脱贫困。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
  (一)内蒙古草原天然草场退化严重
  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草原生态,具有巨大的生态屏障、环境维护功能,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人为的因素,导致我国草地资源严重退化。根据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我国草原的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增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退化造成的恶果显著
  第一,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大,流失严重。根据土壤侵蚀图结果统计,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271712.6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97%,占土壤侵蚀面积的23.60%,特别是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仅影响农牧业生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还影响着当地牧民的生存。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