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区别于美学中的审美。它是人们相互之间情绪、情感交流的替代性体验,是对他人情感、意识的主动感知。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种能力,随着成长与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能力逐渐淡化直至无意识地放弃。在完成这一情感的心理过程中,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其一是对自我情感的意识与了解;其二是对他人情感的认同与理解。
语言是移情的基本手段与途径,因为要完成移情就需要沟通与交际,而语言是沟通与交际的最好工具。同时,为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语言交际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移情。由此可见,移情与语言是互为必要的。英语教学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英语学习者除具备母语学习的要素外还需具备“移情”的能力。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兴趣不尽相同,但若想把英语学好,学习者必须像学母语一样体验学习过程及心理状态,即必须学会像本族人那样学习发音、词汇、语法,在这里,学习者能否完成“移情”是决定他能否学好英语的条件之一。
一、英语教学中“移情”式教学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声音就是“外语学起来很难”,实际上这是学生心理压力的典型反映,害怕自己学不好或得到来自于同学、老师方面的否定评价。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有其特殊性。具体到课堂教学就要交流,在提问与回答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完全暴露在同学、教师面前。这样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或紧张或退缩或羞怯,使得学生产生比其他学科更大的心理压力,倘若不及时调整与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对外语学习的抵触、逃避、厌恶等情绪。这种学习焦虑,在英语学习中尤为突出。要缓解这种压力,“移情”就成为必然。
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压力,教师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自身,教师又缺乏客观的认知。英语教师外语基础大都过硬,专业过关。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同样也存在教不好的心理压力。各种评定、职称晋级、民主评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这是客观方面的。主观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从主观意识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容易凭自己的经验、水平、能力去评判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现实的条件下,教师往往主观地加强了自己与学生在年龄、阅历、知识结构、心理上的“代沟”。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因而“移情”就成为缓解压力的手段之一,也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移情”式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除“教”与“学”这两个教学终端个体的心理压力,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具体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体验、理解,从而选定最佳的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二、英语教学中“移情”式教学的原则
进行“移情”式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英语教师这两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必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加以完善,在教学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其次,要逐步建立“博而不精”的知识结构。当今,是信息时代,在知识结构上不能与学生形成“代沟”。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经意间露出“886”或“BT”的网络语言,学生会大感意外,会缩短与学生的心理年龄距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位教师。在新学科、新理论、新思潮面前,要善于学习。最后,要“专”。这个“专”即专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专业理论知识的加强是不可或缺的。
把握学情,在学生入校伊始着手去做或接班开始,具体形式可采用谈话或统一问卷,以了解学生人校前的学习经历、英语基础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再进行一次统一问卷的调查,以掌握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个性、爱好、对教师的喜好等。从问卷中可筛选出一些可能在学习上产生焦虑的学生资料。譬如在问卷中认为自己外语基础差、性格内向害羞、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提问敏感、对同学评价很在意等等,教师根据这些同学上课时的表现,例如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情况来比对、筛选重点需要“移情”的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再具体分析每一位有学习焦虑的同学,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相对一段时间内学生的缺点与进步。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分析不足,鼓励进步。
在筛选了重点的“移情”对象、掌握了基本情况后,应该为选择的对象建立档案。具体形式可采用卡片,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学生个性、单位时间内课堂表现、情绪表现、成绩表等。建立档案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以后的“移情”式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例证与数据。在做这项工作的同时,教师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意见档案。不定期让学生将自己听课的感受、愿望、困难、问题及对教师的评价、自己的要求等写下来:教师不定期地收集一次,这样做有助手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这些反馈意见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心态,还可以相对客观地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建立了档案的学生的反馈意见。
在进行移情式教学时角色替代与换位思考是至为重要的。换言之,教师回溯自己的学生时代,回想自己彼时的学习心理状态是较为关键的。完成这一环节后,教师应试着从教师的角色中“转换”成学生,用一个普通学生的视角和心态来观察教学环境,评估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可将自己假设成自己档案中的一名学生,来体会一下课堂教学是否有启发性,用这种或那种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做到一听、二看、三体会。听,就是要通过课堂提问,来重点关注档案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就是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他们的面部表情、课堂的活跃程度等来判断此时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感受。体会,就是通过听、看来琢磨和研究以何种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与教师沟通。
移情中换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培养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假如自己是一位问题学生,自己希望教师对自己怎样做?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我回答不出来,老师会怎样对我?自己因为不懂或其他原因对外语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我希望老师来找我谈还是我去找老师谈。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其中也有低潮期,在那个时期自己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充分体验问题学生的复杂心理过程,这一点是完成移情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英语教学中“移情”式教学要注意的几点
在英语教学中,除要求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移情潜质外。有计划地培养与加强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值得一提。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抵触情绪的大多是课堂提问。适时、恰当的提问与正确的回答,不仅能使学生肯定自己,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相反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紧张情绪,并且这种情绪会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心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反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其一,我们应做出适时提问,何谓适时?就是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把握、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内,做出提问,而且要注意选择对象。其二,提问应做到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其三,应对前文提及的学生反馈材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这类提问的紧张情况。由此,教师对课堂授课把握性更强,针对性更强。
移情式教学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压力,还可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移情式教学,是一种更趋向课堂民主化的研讨式教学,它将自由、愉悦、平等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实现了师生互动和沟通,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
(责任编辑 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