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重要来源,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关系重大。而在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提问比重相当大。“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功能的发挥并不是没有条件的,不考究提问目的和提问策略的随意发问,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相反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失败。因此,课堂提问策略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进行探讨。
一、提问在英语互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问是一种强化手段,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功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教师的提问给学生制造悬疑,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维视野,深化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并最终达到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在英语教学中,一个巧妙的问题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响应,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和学生自身的不断反思,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进一步扩展,这样既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其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等带来积极影响,进而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动力。
2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提问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某个特定概念或论点上,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其参与探讨的兴趣和课堂活动的愿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目的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新奇的课堂提问,为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发展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必然促进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
3 增进师生间情感和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提问是一种师生间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反过来又进一步增进师生情感,促进双向互动交流。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可以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相连,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若缺乏提问的环节,师生则难以交流和沟通,课堂活动就成为单向的内容传输,学生则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从而逐渐疏远、甚至拒绝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以快捷的方式获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把握程度,进而全面掌握学生差异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获取更多的信息,并纠正错误或偏差,进而审视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后续学习更富成效。
二、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原则
1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学生知识获取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同样适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因为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是一个先易后难的渐进过程,学生接受提问的过程也应遵循这个原则。若一开始就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进而厌学,产生被动思维的情绪,进而导致学生过高估计问题难度的心理,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流程,重视学生思维的层次连续性,遵循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逐渐推移的规律。
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有两个含义:教师既要设计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又要对学生的回答持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促成其创新性思维意识与能力。若设计的问题只有—个标准答案,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再者,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而得出的回答因不同于所给的标准答案而遭受全盘否定,必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开放性问题对任何回答问题的努力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容易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催生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抱有开放的态度,无论其答案跟预想的差距有多大,都首先要肯定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热情,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其答题中的长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 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就是要“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这是公平、民主原则的体现。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性应该以所在任教班级的全体学生为对象,不能将回答问题的潜在对象设定于某个或某些学生。坚持全体性原则,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教师偏见”的不良心理,还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心理,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若课堂提问只限于部分学生,只有一些学生具备回答问题的资格,这对学生总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势必导致其他学生因课堂提问与自己无关而疏离课堂,拒绝参与课堂活动的不良效果,进而影响课堂的授课质量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1 “先答后问”和“先问后答”相结合的策略
“先答后问”是指教师对意欲进行的提问内容首先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或对问题将涉及的一些术语、特别情境或已经存在的事件进行必要的评述或解析,待学生对这相关的信息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之后,再郑重地提出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对所提问题感到唐突,或由于对问题内容的无知或不解造成困惑。“先答后问”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获得互动效果。而“先问后答”其优势在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给学生问题回答的任何暗示性信息,可以抑制答案的同一性和目标的指向性。二者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只有在课堂提问中灵活运用不同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2 “师问生答”和“学问师答”相结合的策略
传统课堂的问答多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学生缺乏发问的空间和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向性选择,成为被动的应和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给予学生机会向教师提出他们所想知道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问题,并通过教师的解析而获得对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积极体验,学生就能体验到受人尊重的尊严和快乐,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提问中。教师不应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应该养成乐于接受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的习惯。“学生问教师答”值得提倡,但我们也不排哲斥“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的提问策略。
3 “共同性”问题和“竞争性”问题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带动多数同学参与课堂活动、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助于使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而得出答案。因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性”问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提问中来。此外,教师还应同时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竞争性”问题。“共同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总体的课堂提问互动性、改善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而“竞争性”问题能够挑战学生的能力极限,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因此,教师在提问中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时效。
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提问策略的应用是教师发挥提问作用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同时采用不同提问技巧,灵活运用提问策略,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问对于实施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学生的了解而不断地探索、调整和完善提问策略,从而让提问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