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能力探究

2011-12-29 00:00:00王丽君杜影刘雪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1期


  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如今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传统教育体制与模式难以适应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有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商对于教育技术领域来说,大力普及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尽快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素质,对于将新手教师转变为熟手教师,最后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许多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形式和实践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及教学设计的优化与调整等。教师普遍认同系统化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不少人不愿意为之多花精力。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解,不会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因此大力普及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忽视学生间的差异。高分与低分的学生在同一个班接受同一个教师授课,教师对这些教育对象一视同仁,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上同一堂课,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导致成绩好的同学由于所教知识层次太低而不能深入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不积极的现象;而成绩差的同学因为学习任务重而接受不了所教知识,因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2 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而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虽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也不遗余力地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原来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教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很多消化不了,而教师对此现象没有觉察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及深入,学生慢慢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在课堂上出现精神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教师上课的内容过于简单,对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表示不满,也导致其上课不认真甚至开小差等现象。这种现象也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也比较消极。
  
  3 课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本来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教师为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常和少数优等生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性格内向或者是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难以参与进来。这一方法在教学效果上来讲是较好的,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这部分学生提供一种优势角色,造成其他学生的不自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拉大了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这些学生往往成了教师忽视的对象。
  
  4 英语课堂教学中礼仪文化教学的缺乏。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中去,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学的密切关系,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应介绍文化背景,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讲授语言的交际原则,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内涵
  
  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或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相对,是指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班,教师依据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与学生围绕一定内容所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现行课堂教学有以下显著特征:活动主要在教师与一群年龄、知识程度比较相近的学生之间进行,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特殊的活动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一定的内容,即教学计划所规定的主要呈现于教材上的内容;活动主要是按照课程表所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教室展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空中课堂”、“开放课堂”、“网络课堂”、“在线课堂”、“生活课堂”等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新颖的教学形式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可资利用的资源和途径是广泛存在,且日新月异、形态多样的;另一方面也隐含着课堂之外的教学途径与课堂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即他们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或价值,课堂之外的教学途径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但是,这些新名词毕竟只是人们对课堂之外其他教学途径的一种生动的隐喻,且这些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条件和过程与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比如,活动的空间超出了课堂教学的典型空间特征——“教室”的范围。因而这些“课堂”与我们所言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等同的。
  
  三、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力
  
  1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层次的能力。教学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在教学中存在有效问题和无效问题之分。有效问题是指学生能主动地对此问题形成反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问题。问题还有趋同和趋异之分。将答案限制到一个单一或较少的答案的问题,成为趋同(或直接的或封闭的)问题,如果问题鼓励普遍或开放的答案,则成为趋异(或间接的或开放的)问题。科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提出的70%到80%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对事实进行基本回忆。只有20%到30%的问题需要更高级别的思维,如概括、分析和推理。狄龙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回答高阶问题时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给出低级别的回答。显然,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和反思。这也部分说明教师在提问问题方面,尤其是高阶问题的提问上,还没有形成应有的认识和能力。布卢姆认为教师的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记忆和事实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估信息。当前,互动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能更加灵活自如、有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到激发思考的活动中来,总之,鼓励学生专心听、学会向自己和别人提出有思想性的问题都会增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深度。
  
  2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顺序的能力。教师设计教学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从教学设计问题的层次来分析,还可以从各问题层次的排列顺序,即问题顺序来分析。与问题层次相比,问题顺序把教学设计中的所有问题层次连贯起来,形成问题的提问脉络。这个脉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经历的思维发展层次及过程,同时还彰显了教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多样性认识。问题顺序大致有以下的种类:延伸:相同类型、相同主题的一连串问题;延伸和举起:开始的问题要求相同类型的例子和范例,之后跳到不同类型的问题;一般的顺序可能是导致推理和假设的记忆、简单的演绎和描述;像漏斗的注入:以简单的问题开始,再继续窄化到简单的演绎和记忆或倒推理或问题解决;播种和收割:提出问题,询问开放的问题,之后接着更明确的问题和重现最初的问题;逐步地往上:一连串的问题有系统地从记忆移到问题解决、评价或开放式的;逐步地往下:以评价的问题开始,然后又系统地移到问题的解决,再到直接的记忆;暴跌:以评价和问题解决开始,然后直接移到简单的记忆。
  研究教师对教学问题层次的认识以及将问题依先后排列所形成的问题顺序有助于分析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目前,英语教师更多关注低阶问题,尤其是知识层次问题,并且已经意识到知识层次问题的固定、封闭和单一特征,正着手通过改变知识层次问题的提问形式使其更具有开放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结合其他问题层次,如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很多英语教师已经突破单一、线性的问题顺序,形成了复杂的、动态的问题顺序。这些问题顺序把多种问题综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顺序排列,从而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改变教学观念及行为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以下思考:在变革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教学设计作为教师教学思路的表达,既显示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又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它在教育改革步履维艰的情形下成为学校内部深化改革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第三版),庞维国等译2-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迟云波,外语教学控制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美]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