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等方向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如今,教育也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终身化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学习者把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展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场所,学习者不受地域、时空上的限制进行探索式学习。网络教育不仅是传统教育的有力补充,而且是实现全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要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除了有相应的硬件支持外,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网络教育系统的开发中,教育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软件,再昂贵的设备也无用武之地。教育资源库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资源的持续积累和深度应用会直接影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因而它们也是评判教育信息化构架合理I生最直接的标准。缺乏教育资源的积累,教育信息化建设就会停留在校园网或学校管理信息化这样比较低的层次,无法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缺乏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会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到根本上的制约。
一、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尽管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网站众多,但是网上教育资源并不多,并且很多网站的教育资源或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狭窄,可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从总体上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匮乏、质量不高、有效共享和有效应用程度偏低,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未来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瓶颈。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制约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各地教育机构和众多软件资源企业在制作教育教学资源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的开发教学资源库平台,导致了资源平台的重复建设、检索使用不便、资源难以交换共享,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浪费。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不仅没有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还使很多学校不得不艰难地面对各种不同技术标准的“平台孤岛”、“信息孤岛”。这些导致网络本身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校级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师生使用资源带来极大的困惑与麻烦。
2 教育资源库内容混乱、结构单一。开发的教育资源产品,往往缺少统筹规划。有些教育资源库产品只是简单地堆积了一大批素材、教案、试题等,资源的分类极不合理,组织性非常差,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资源的管理系统。随着知识的快速增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学科的教材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的教育资源库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 搜索引擎的智能化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库对素材的搜索与查找,各门学科是分开的,在各学科中再按章节或素材类型等进行查询,这样就造成搜索条件不合理,无法根据用户需要精确定位资源,不利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和学习者在学习中对某个知识点的查询。
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关键技术
1 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系统中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可重复模式。这些模式解决特定的设计问题,使面向对象设计更灵活、优雅,最终复用性更好。设计模式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将已证实的技术表述成设计模式也会使新系统开发者更加容易理解其设计思路,设计模式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面向对象基本思想是使用对象、类、继承、封装、消息等基本概念来进行程序设计,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且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开发一个软件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称作该软件的问题域。其应用领域不仅仅有软件,还有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人工智能等。一个设计模式命名、抽象和确定了一个通用设计结构的主要方面。这些设计结构能被用来构造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设计。设计模式确定了所包含的类和实例,以及它们的角色、协作方式和职责分配,每一个设计模式都集中于一个特定的面向对象设计问题或设计要点,描述了什么时候使用它,在另一些设计约束条件下是否还能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和如何取舍。
2 Java图形用户界面开发。Java是一种纯粹的面向对象语言,语法简单而且有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是面向对象开发的首选语言之一。Java字节码“编写一次,到处运行”,可以在任何有Java编译器的平台上把Java程序编译成字节码。这种字节码可以运行在任何Java虚拟机上。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主要有AWT和Swing。AWT是用来建立和设置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工具,Swing是一个GUI工具包,它包括了各种GUI组件。
3 HTML和CSS。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用来制作超文本文档的简单标记语言。HTML可以直接由浏览器执行,它能独立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如UNIX,WINDOWS等,并且可以通知浏览器显示什么。自1990年以来,HTML就一直被用作互联网的信息表示语言,用于描述网页的格式设计和它与互联网上其他网页的连接信息。网页需要通过浏览器显示出效果,如FireFox,IE浏览器。层叠样式表单(CSS)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现HTML文件式样的计算机语言:在网页制作时采用CSS样式单,可以有效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他效果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4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现今网络科技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之一,是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它将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灵活性与广为流传的HTML完美结合,更为简洁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使得现有的Internet协议和软件更为协调,方便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三、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1 内容组成。教材内容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版教材内容、教材相关课件、参考资料等内容,形式有文本、音频、视频文件等。课堂是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所,它记录着教师和学生一起生活、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部分资源主要包括:将重要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音频或视频收集,重要活动文本记录资源、图片资源、学生学习汇报资源等。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还可以当作教学案例来分析,以此促进教师的反思、交流,便于改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师“如何教”的能力。另外,课外教学实践资源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又一重要领域,对这些活动进行全记录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源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回忆、复习教学活动的内容,帮助教师分析、总结实践经验,便于改进今后的实践方法,而且可以成为特色资源,利于和其他单位进行资源交流。
2 资源收集。首先,收集教师的个人资源。从中提取有关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具体课程的教案、课件、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素材,将之纳入到公用库的相关模块中,这些资源一般是在教学实践中多次使用并修改过的,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其次,自主或联合开发一些教育资源。比如由专业教师与计算机教师联合开发的资源、,与兄弟学校相关人员联合开发的资源、教师个体自主开发的资源等,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视音频资料等。再次,购买成套的素材、课件、教学成功案例、网络课程光盘等。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媒体素材、课件等内容的光盘产品,有些虽然只是资源的堆积,但堆积的资源中的部分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教育使用价值,因此,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光盘,经过细致的整理与分类,充实到资源库当中。
3 资源存储。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文件日录方式。这种方式是根据教育资源库分类方法,将资源存储在服务器上不同的目录中,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直观、简单,远程访问时速度快,可通过http或ftp方式直接将该资源文件下载到本地。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安全性差,易受病毒侵蚀,易被他人盗用和破坏。二是数据库存储方式。该方式是将资源文件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对教育资源库的管理都是基于对数据库的操作。所有的资源都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数据间的关联性强,并通过数据表产生关系映射。这种存储方式的特点是资源管理效率高,定位准确,容易备份,能保证资源信息的完整性。由于资源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安全性好,抗病毒能力强,并且对用户来讲,资源文件的存储方式是透明的,很难被盗用或直接访问。
建设高质量、符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网络教育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而且还是教师学习、交流经验和反思提高的平台。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而且资源的建设过程,还是对教师进行思想建设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纠正教师对网络资源作用的认识、对资源使用和共建的积极性等,达到最终对网络资源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美]Robert Lair,Jason Lefebvre,ASP,NET开发人员手册,张俊,何长松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周立柱,张志强,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见习编辑 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