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约70%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从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出发,采用无记名方式,向来自江西省九江、抚州、萍乡等六地的130多所农村学校的200位正在任教或曾任教小学科学的教师和十所学校的200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其中,182位教师所在的学校有96.7%是来自县城所在地以下的学校(其中有61%来自村一级小学),所以这个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具有的优势
1 农村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助于小学科学教育
96.7%的农村小学多分布在镇村一级地区,学生天天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与鸟兽虫鱼为伍,与山川草木相伴。他们了解许多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较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因此农村小学生头脑中初步拥有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板块的社会生活经验,进一步调查教师,“您认为-日常生活经验对于《科学》学习有帮助吗?”,有82.9%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或“有点帮助”。
2 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较高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农村小学生天真淳朴,调查学生“你对科学课:A、兴趣很高B、有兴趣c、没有兴趣D、不清楚”有将近85.8%的学生选A和B,说明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较高,如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时,学生感兴趣者高达97.2%。进一步调查显示,学生对小学科学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科普知识。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受重视程度令人担忧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调查表明:农村小学对科学课“重视、不太重视、根本不重视”的比例分别是7.8%、53.7%、38.5%。具体体现在:(1)课时得不到保证。农村小学科学课课时一般每周一节,但这—节课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科学课堂往往只上十来分钟或干脆被语文或数学课瓜分。(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以讲授法为主,基本不开实验。(3)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家长不愿意配合。受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基本上是指派的,这些教师受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困扰,心底里并不愿意教科学,这也是造成科学课程实施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学生普遍反映,本来大家对科学中的科普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但受课堂上“照本宣科”等因素的影响,慢慢地大家不愿意学科学了。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而对于能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像游戏似的科学课则不愿意在材料等方面给予积极配合。
2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师资力量甚为薄弱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师资力量的薄弱主要体现在:(1)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上好科学课,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良好的学科技能。调查显示,首先,就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专业背景而言,几乎没有“专业”出身的,因此,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知识匮乏、动手能力较差,也就无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科学课的“三维目标”。其次,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多为中师甚至中师以下,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甚少,本科学历寥寥无几。(2)农村小学专职科学教师极其稀少。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比例仅5%左右,95%左右都是兼职教师,偏远农村甚至全部是兼职(一般是由班主任兼任)。
3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开展的条件保障十分欠缺
科学(3—6年级)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调查表明,最能够提供探究机会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方式“动手做”(占总体比例的65.97%)和“观察”(占总体比例的26.23%)。因此,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提供特定的教学环境,如建设科学实验室、配制教学仪器等,但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有科学实验室的仅占9.9%,配有少量教学挂图等的仅占34.1%,而56%的农村小学什么也没有。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环节,现状却是90%左右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即使有实验室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参观。因此,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开设条件十分欠缺,直接制约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改善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英国早在20年前就将科学课定为小学3门核心课程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数十个国家也强化了这门课的主干地位。因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要提升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转变“科学课程是副课”的观念。只有这样,学校才会“IT视”科学,教师才会用心“教”科学,学生才会用心“学”科学,最终家长才会“支持”科学。二是保质保量地开展好科学教学。学校管理层应加强监管力度,确实把好科学课开展的课时关和质量关。三是必须选派有一定科学素养,热爱科学教育事业的专职教师担任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改变以往强制班主任兼任或什么课也教不好的教师担任科学课教师的现象。
2 确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科学教师是顺利开展科学教育的关键,针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专业的科学教师一要明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大科学领域;二要明确科学素养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方面。结合科学教师的特点,培训内容要以更新教师的观念与知识结构、培养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能力、实验动手能力i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为主。因受地区和经费的制约,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省、市、县级教育部门均可以利用假期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再“以点带面”促使其他科学教师成长。第二,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科学教师队伍。调查显示,有93%的教师认为需要专门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只有专职了,教师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学教学研究,才能顾及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3 充分利用或开发课程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程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农村小学的校内科学课程资源多限于教科书,将近90%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农村小学要千方百计改善条件保证科学课的顺利开展:第一,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强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硬件资源建设;第二,多渠道利用或开发课程资源。这里包括:(1)注重校内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种植园地、饲养园地等。(2)有意识地利用与开发校外课程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去田地边、池塘旁、农村种植和养殖专业户中参加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科学种养技术和收益,懂得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领先作用,从而唤起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3)合理利用或开发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在自然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动植物标本等探究活动。(4)师生一起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开发一些“演绎”深奥科学原理的教具、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广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亟待加强.中国农村教育,2008(3)
[3]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