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2011-12-29 00:00:00陈海冬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1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信息化革命。时代对教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改变教学风格、树立信息教育观念、提高基本业务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必然是多重角色集于一身。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角色的定位,在教学工作中应有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
  
  一、网络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近年来,网络化、多媒体已深入教学课堂,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要手段。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求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此外,网络的自主性和即时性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同时,网络也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不能落后。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全新、便捷、时代感强、丰富的资料和内容。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不仅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我国教育界也已将学习者从“受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学对象”等认识中解放了出来,承认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现状。因此,在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肯定。现在面对思想活跃、超前、拿着五化八门的E产品,在网络上可以畅游的学生,“后喻文化”时代真的到来了。人类学家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教师在很多时候需要向学生学习。因此,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正面临挑战,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转换教师角色。
  
  二、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的角色“主要指教师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包括社会期望、学生期望和教师的期望,即教师自己和其他人对教学行为的期望”。网络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具有以下的基本素质和对角色的认同。
  
  1 教师应是信息、知识、智慧的引路人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因而,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养。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几本教参或几本字典。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应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教师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者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者。教师首先应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CAI教学软件、PPT以及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引导者,要加强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下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教师还可介绍网络资源或互联网的网址,推荐参考书目,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阿学习。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发出者,而不是接受者。
  
  2 教师应是学生的益友和良师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通常是作业、试卷的交流多而语言的交流少,仅有的课间和个别辅导等交流形式存在面窄、参与学生少的缺点。此外,学业竞争的激烈、家庭模式的变化、沉迷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今学生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运用网络技术,学生在与教师约定的时间内实名或匿名登录QQ进入聊天室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式师生间流畅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不但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品质、治学思想加以影响和引导。这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心理最有效的手段。在互联网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谈谈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也能够用自己的经历、体验和信念培育学生的心灵。同时,学生能够向老师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的难题、思想的困惑、心理的障碍。
  
  3 网络环境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教学相长的平台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开展创新教育,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教师队伍创新素质和现代化教学能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掌握如下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各种信息平台的操作技能。如熟悉文字处理软件,高效率使用电子邮件等互联网技术,掌握较高级的网络检索技术。二是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的创新观念,善于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等等。调查表明:我国学校教师队伍,在基础教学方面,知识扎实,专业功底雄厚,但在高科技知识学习和现代化教学上,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对培养跨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不利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活动生动,一改往日课堂的呆板机械性。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网络媒体为削弱教师的信息垄断带来了新机会。网络媒体以其超常的信息组织与递送能力有异于其他媒体,网络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将你所需要的信息送达桌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他们的视野甚至比教师还要宽,对教学内容乃至人生、社会等都会提出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强也”,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素质。这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相长的思想。
  
  三、角色定位的意义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学会感知信息技术这个新型事物,加强对媒体技术业务知识的掌握,积极从事多媒体教学课的探讨研究,提高和完善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以应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会积极应对挑战。现实要求每一个教师都不能落后于时代。如果我们教师还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实在是尴尬至极。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以未来社会的要求对现在的自我进行反思。我们要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对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用无形的网络不断锻造自己。
  
  参考文献
  [1]陈冰冰,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信念研究(之一),外语电化教学,2008(2)
  [2]杜智敏,王希华,师生关系视角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嫩学研究,2010(4)
  [3]莱斯利,P.斯特弗,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贺宝林,戴培兴,网络辅助语言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科学教育论坛,2005(2)
  
  (责任编辑 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