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我国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它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第一,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当前的教学管理人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很少是教育管理论科班出身的,虽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论基础。第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民主氛围不够。学校内的行政人员是主体,是支配学校运行的核心和主角,教学、科研人员在相当程度上成了行政系统上的附庸,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可能性,缺少参与制度创新的机会。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作了如下思考。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不断深化改革,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制度不能束缚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成为教师、学生交流的障碍,而应充分鼓励师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师生的兴趣、情感,特别是要有利于形成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教学管理人员要牢牢树立服务教学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热情地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以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学习教育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新知识,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学生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个体,他们对自身学习、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通过学生会等组织,倡导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和监督,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地调控自己行为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促进主体意识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基于人的本性,根据人的特点以及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时,确立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以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师生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由于各种原因而发展相对缓慢,学生声音很弱。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利,应该让学生的声音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目前,我国教育管理中并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就教学管理而言,学生的参与仅限于服务工作及被动的管理。一些学校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学生评教、教学管理人员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等。学生可以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反馈教学信息,学校也对学生所反映的教学质量有问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整改措施。但是,这些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局限于服务工作、索取信息等,学生仍是被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高效化。
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权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分配,还可使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全盘考虑,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教学管理的有机运作和协调发展。这就有利于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改变以往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管理学生,有利于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实现学生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双赢,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其次,要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目前在校学生很多还缺乏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意识,认为这些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或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我们所希望的是学生不仅仅限于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还要涉及培养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因此,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应当加强,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其积极参与的意识,树立其强烈的责任感。
最后,应该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保证以及注重学生参与的监督机制。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学生作为中坚力量应当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使他们充分理解管理者的意图,并能够有效反映他们的意见,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主要工具。近年来,校园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信息化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来进行教学管理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但还存在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教学管理信息化技术含量低,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教学管理硬件设备需要更新等多种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结合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和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要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适应教育发展新潮流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系统研究制定规范、严密、可操作性强、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要做到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要及时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与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严谨性的统一。要做好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发挥学校自身内部的知识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发本校个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软件的应用必须方便、快捷、高效,软件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学校必须加大投入,逐步更新落后的教学管理硬件设备,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迅速应用于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尽快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流火,冯振宇,深化本科教育改革须坚持以人为本,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刘邦奇,齐平,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金含芬,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李丹青,当代高等教育应以人为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7]苗慧,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问题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5(1)
[8]茶世俊,廖才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1(1)
(责任编辑 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