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老师的姓氏课

2011-12-29 00:00:00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11年1期


  华光学校分文班和武班,开设各种跟文化、武功有关的课程。社会上的公司白领、警察、记者、医生、厨师……各行各业都有这个学校的校友,他们在我们的故事里各尽其长,轮番演出……
  
  华光学校。
  君级文班正在教室里上姓氏课,春级武班正在操场上踢球。武班的校服比较接近一般习武之人的练功服,文班的校服与武班的也没有较大区别,因为华光学校是主张文武相济的。
  华光是十年制学校,但不以数字分年级。华光学校的级名由一首诗排定。这首诗是唐朝李贺的《咏怀》:“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第一批进华光学校的学生是“长级”,接着是“卿级”、“怀级”……“井级”以上都毕业了,如今在校学习的最高年级是“弹级”。
  以诗排级的主意是董事长穆慕然想出来的。穆董颇费心思,因为不是随便哪首诗都能合适。首先,既然不以数字分年级,这首诗里就不能有数字。如果用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就又有了“一级”、“两级”?其次,这首诗里不能有重复的字,如果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会出现两个“头级”。“清明时节雨纷纷”也不行。还有,这首诗里不能有不吉祥、令人不舒服的字。如果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排到“死级”、“留级”的同学岂不窝囊极了?
  除了以诗排级,华光学校还以级定名。华光学生在本名之外还有学名。如果赵本山、周杰伦、姚明读的是华光“长级”,他们的学名就是赵长山、周长伦、姚长明。如果赵薇、莫文蔚、蔡依林读的是华光“绿级”,她们的学名就是赵绿薇、莫绿蔚、蔡绿林。有意思的是,华光学生毕业以后在社会上大多使用学名,很少用本名,表现出对母校的强烈归属感。
  在读的华光“君级”,相当于一般小学的六年级。每级都分了文班和武班,但姓氏课都要学的,因为谁都有姓,都有必要搞清楚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
  正在教姓氏课的是青年教师百里长缨,本校首届毕业生。
  百里老师早就做了课前布置,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通过阅读、调查、上网等手段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谁打头炮?”百里老师环视全班。
  坐在最后一排的高妹陶君怡站了起来。
  她说:“我了解过了,百里老师的老祖宗是百里奚。百里奚到三十多岁时才在老婆的鼓励下出门闯荡。他去了不少地方,老是混不好。后来秦王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就用五张羊皮向楚国换来百里奚。秦王让百里奚当了相国,人家就叫他‘羊皮大夫’。”
  “应该是‘五羖(gǔ)大夫’。”百里长缨纠正道。
  陶君怡继续说:“百里奚的老婆听说丈夫发达了,就去秦国找百里奚。她在百里奚的相府当了一名歌女。”
  汪君茹忍不住插嘴问:“百里奚的老婆那时青春几何了?”
  陶君怡说:“百里奚已经七十几岁了,他老婆大概六十多吧。这老歌女唱的歌大家都听不懂,只有一个人听懂了,他就是那个——”
  “五羖大夫!”众人齐声道。
  “夫妻俩终于破镜重圆,传为佳话。百里老师,”陶君怡问,“您的老祖宗奶奶唱的歌,是不是也代代相传,传给了您?”
  百里老师说:“百里奚是我们这一姓的名人,却还不是始祖。陶君怡,谢谢你为大家讲了百里奚的故事。对你自己的陶姓,你了解了多少?”
  陶君怡说:“为什么姓陶,我爸爸也不怎么清楚。我去找了资料,原来我的祖先是做陶器的。顺便我也知道了,屠君砍的祖先是杀猪的。”
  “不错,有的姓氏来自职业。”百里老师总结着,“还有没有来自别的方面?”
  汪君茹说:“在商朝以前,存在一个汪芒国。后来这个国没有了,这个国的人就以国为姓了。”
  贺君嘉说:“我听爷爷说,我们本来姓庆的,后来有个皇帝的年号里用了个庆字,我们就不能姓庆了。只好找个同义字,改姓贺了。”
  “这个皇帝太霸道了。”北君马不平道,“‘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用了61年,比谁的年号都长,可还没听说不让别人姓康。不过,我在书里也读到过一个跟帝王的决定有关的改姓故事。”
  大家问:“什么故事?”
  北君马说:“周穆王的一个宠姬死了,他非常悲痛,就赐给这个宠姬的家族一个字,让他们全体改姓。”
  “这是个什么字?”
  “一个‘痛’字——他不是很悲痛吗?”
  “那,”屠君砍说,“他要是被蚊子咬了,很痒,也会让别人改姓‘痒’吗?”
  “北君马,”陶君怡问,“我对你为什么姓‘北’颇有兴趣呢。”
  北君马回答:“有不同的说法。古代有些根据住处起的姓,北郭呀,北宫呀,北门呀,后来就简化姓北了。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张皇后,她的家人仗势胡为。张皇后死后,家人们分头逃走。他们隐姓埋名,往东逃的改姓东,往西逃的改姓西,往南逃的改姓南,往北逃的就姓北了。但愿我跟张皇后没什么关系。”
  江君雯说:“我看过家谱的,我的祖先倒真的逃过难。我们本来姓萧的,逃难途中渡过一条大江,从此就以江为姓了。”
  正说着,只听“砰”的一声。
  百里长缨问:“什么声音?”
  陶君怡说:“一只鞠飞进来了。”
  她本来可以说“一只球飞进来了”,但操场上进行的是古代的蹴鞠,“蹴”是踢,“鞠”是球,她说成“一只鞠”,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
  但北君马还是认真纠正陶君怡的说法:“还是应该说‘一只球’,不是‘一只鞠’。如果乒乓球飞过来,你能说是‘一只乒乓’飞过来了吗?《水浒传》第一回提到的高俅,他就是踢球出身并且以球为名,后来当官时才改了个偏旁。名字都可以叫‘球’,他们会说什么‘一只鞠’吗?”
  陶君怡刚想挖苦一下北君马的不懂幽默,却突然闭嘴,她看到一个女生风风火火地闯进教室。
  这是春级武班的廖春千,是这些君级学生的学妹,也是北君马的邻居。她是来捡球的。
  百里长缨一伸手,接过屠君砍扔过来的仿宋八片鞠,随即掷给廖春千。
  但廖春千没有用手接球,她轻轻跃起,用右脚从背后又将球儿踢回给百里长缨。
  北君马对同桌江君雯赞叹:“这正是高俅见端王时的一招,叫‘鸳鸯拐’!”
  廖春千说:“百里老师,玩起蹴鞠的解数,华光学校数您玩得最精了。您能不能癞蛤蟆猜拳——给我们露这么一小手?”
  这时窗户外面已经挤满了渴望一睹为快的“春级”学生。
  百里长缨为难道:“我正在上姓氏课呢,本班的同学会同意吗?”
  教室里的学生毫无例外地大吼“同意”。
  蹴鞠运动分对抗性的和表演性的。对抗性的蹴鞠重在配合和突破,常用来训练军队。表演性的蹴鞠强调个人技巧,颇宜观赏。
  百里长缨将皮球踩在脚下。
  他对学生们说:“来点伴奏吧——《旱天雷》。”
  学生们就齐声哼起在民乐课学会的这首活泼的古曲。
  脚尖一挑,球儿就到了百里长缨的脚背,这叫“旱地拾鱼”。再朝上一勾,“燕归巢”,球就纹丝不动地像粘在了头顶上,名为“佛顶珠”。然后球从头顶滚到左肩,又经过项后滚到右肩,所谓“双肩背月”。接着两臂抱圆,腰部扭动,又表演了“金佛推磨”——球儿便在胳膊上走了一圈。
  “风摆荷”是仰着上身,把胸部当成在风中起伏的荷叶。此时的球儿成了硕大的露珠,它从胸部滴落到左膝,又跳到右膝,滑到脚背。又是一个“燕归巢”,但这次飞到头顶的皮球不再纹丝不动,而是滴溜溜转个不停。
  百里长缨用这招令人叫绝的“转乾坤”结束了表演。
  学生们无不钦佩。
  刚才出现的所有招式在古书上都有记载,但没有录像,图画也很少。百里老师悉心揣摩,刻苦练习,才成了高俅第二。
  廖春千等欢欣雀跃地携球退去,百里老师又回到他的姓氏课上来了。
  他说:“职业可以让人改姓,也可以让人改名,高俅就是这样。中国人姓氏的来源,除了你们刚才说的,还有哪些?”
  还有以季节为姓的,有姓夏的,有姓秋的;
  还有以气候为姓的,有姓雷的,有姓云的;
  还有以花木为姓的,有姓梅的,有姓桂的……
  “还有以图腾为姓的,”百里长缨说,“就是以动物为姓。”
  “我知道,”陶君怡抢着说,“猪八戒就是这样的。”
  百里长缨说:“有的动物在世界上是找得到的,比如猪、牛、马。有的动物是找不到的,比如龙、凤。”
  北君马说:“我知道有姓龙的人,可不知道还有姓凤的。”
  百里长缨说:“我以前在这里学古琴的时候,听老师说过姓凤的人。那时是穆董亲自教古琴。他告诉我们,在海外,在瑞典,有个中华古琴世家,就姓凤。凤家人除了会弹琴,还会制琴。他们迁徙到海外已有好几代了,但至今还继承着祖业。海内外的很多古琴家都喜欢订购凤家造的琴。”
  北君马问:“老师,是不是凤和琴有点关系?”
  百里长缨点点头:“有点关系。古琴的头、颈、肩、腰、尾、足全是按照凤形造的。琴的底部有两个音槽,一个叫龙池,一个就叫凤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