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及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于今年1月2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集中用今年一年的时间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深入地开展一次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
那么,开展这次学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通知》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增强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提高治国理政本领,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看来,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不仅仅是党史一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是要在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层面,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从而让历史告诉和启迪现实,让历史引领和昭示未来。
由于这样一个学习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对于每个党员尤其是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党史,就不能停留和满足于一般化的学习,而是要有问题意识,带着一些重大问题,联系实际,结合现实,作深入地分析、思考和研究。
那么,要带着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去学习呢?近日笔者看到谢春涛主编的党史通俗读物《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列了13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这些问题都是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正确答案,并且对这些答案由我们自己去诠释和解读,那么,党史学习教育就会取得实效,就会达到目的。
在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中,笔者也思考了几个问题,有的问题与上述13个问题不谋而合。这里,不揣浅陋,愿与大家共同交流与切磋。在党史学习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引发了笔者的三个思考和联想:一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二是为什么中国能够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是为什么中国党和政府能够从无到有,迅速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海外中国公民的大救援和大撤离?本人以为,了解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转化,我们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认识到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和获得一个个看似搞不懂问题的谜底,感受中华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崛起背后的伟大力量。下面,对此,我们分别进行论述。
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今天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3 亿人口的中国执政,执政时间已有60多年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具有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近8000万党员。无论从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数量看,还是从执政的时间看,无论从执政国家的人口看,还是从世界的
7fdf4fe688693869e474b4cd7458cf4a影响力看,中国共产党都堪称世界第一大政党。但是,遥想当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党员只有50多人,出席一大的代表也仅有13人。而且这13人当中的一些人,有的很快就脱党了,有的后来当了叛徒了,有的当了托派了,还有的当了汉奸了,也有的病故和牺牲了。最后坚持下来、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1956年2月,董必武到上海视察工作,在参观党的一大会址时,应邀题写了两句古语:“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我们可以想像,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他一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很多。当年参加一大年龄最大的代表是湖南的何叔衡45岁,1935年牺牲。年龄最小的代表是北京的刘仁静19岁,后来成为托派,被开除出党。代表们的平均年龄是28岁,毛泽东的年龄正好是代表的平均年龄。就是这样一些知识青年,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聚集到了一起,在共产国际和陈独秀、李大钊等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大风大浪和严峻的形势下,有的经受住了考验,有的没有经受住考验,有的为崇高的理想奋斗终生,甚至流血牺牲,有的则半途离开,甚至也有的走到了革命和人民的对立面。当年中国共产党处于非法和秘密状态,一大的会议开了几天,突然有陌生人闯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革命斗争经验丰富,果断地做出决定,转移会场,会议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租用的游船上开的。当年在开会时,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讲话,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一个支部,一切重要的决定和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共产国际请示报告,这是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来要求的。但是,在1935年1月,我们党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由于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电台被敌人破获,中共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这样一个偶然因素,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了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我们失去了上级。但是,后来苏联共产党俨然以“老子”党自居,又对其他兄弟党指手画脚,动辄批评指责,中国共产党受到很多委屈。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讲到的,我们要进行解放战争,他们说我们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了,怀疑我们能否取胜,战争胜利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把我们看成是民族主义者。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出了志愿军参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他们才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再后来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发生论战,两党两国关系恶化和破裂,苏联以军事威胁我们,在我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于多种原因,苏联共产党在成立93年后解散了,苏联在成立74年后分裂了。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受考验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示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经过几十年后,转换了相互的角色和地位。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亚洲国家,国情和革命的基本任务相同,与中国共产党前后成立的日本共产党、印度共产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和作为,更没有取得国家的政权。而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一个在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领导人民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党,变成了一个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建设的党。苏联共产党、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甚至最后到解散和消失。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共产党始终是从小到小,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从未上升和取得执政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运行轨迹则与它们正好相反。这其中的原因和奥秘,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索。
二、为什么中国能够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39.798万亿人民币,按当前外汇牌价折算,达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5.44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在世界的排位进入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9.5%。我国GDP总量的国际排序实现“三连跳”:从2005年的第五位提升到2006年的第四位、2007年的第三位、2010年的第二位。我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到2010年的40.2%。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总量迅速超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去年又超过日本。日本在1968年取得经济总量第二位的排名后,其记录保持了42年,现在终于被我们赶超。由此笔者想起两件事情:一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一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力图用搞革命的办法,迅速加快经济的发展。当时,我们提出了用15年的时间在钢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超过英国。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受到了惩罚,吃了苦头,这个教训极其深刻和惨痛。1969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还无不感慨地说:搞社会主义,比打仗困难多了。搞建设实在不容易。社会这个东西,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是违背不得的,它老大得很,不管“什么”主义管它,一概不理。要是违背了它的发展规律,是要受惩罚的。当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违背它的时候,要想超越英国,话说出来了,但做不到。而当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遵守它的时候,我们不仅超过了英国,还超过了比英国势力还要强的其他国家。有经济学家和外国政治家、国际观察家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赶超美国,经济总量将成为全球第一。当前,中国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经多年前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也已经多年来成为世界第一。产品制造世界第一,当然我们还要努力,要将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将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由于中国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一场局部的国际战争强加给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时,已进行了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留给我们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从国内看,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地方的各级政权还未普遍建立,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未进行,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还未完全消灭,西藏和台湾等岛屿还未全部解放,蒋介石势力还想乘机反攻大陆伺机反扑。而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上威胁我们,政治上孤立我们,经济上封锁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新中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以及与美国纠集的其他西方国家,在朝鲜进行了一场军事较量。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与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差距十分悬殊。1950年美国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中国只有100亿美元,美国当年的钢产量8772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美国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各种最先进的武器,中国只有小米加步枪。美国在朝鲜战争投入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近二分之一,双方军力部署投入军力最多最密集时达300多万人。战争之艰苦、战况之惨烈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和少有的。上甘岭战役时双方为了争夺这块高地,投入的兵力不断增加,仅由于美军炮火和飞机的轰炸,山头就被削平一米多厚,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阵地岿然不动。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巨大兵力,展开拉锯战,仅我方牺牲和减员就达4万多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怕压、不信邪、不惧鬼,不畏强暴,凭着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我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斗争以及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美中关系缓和,并到后来正式建交。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已成为我国商品的最大出口国,也成为中国的最大债务国。中美经济的相互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今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受到了美方高规格空前隆重的接待。美国为了搞好接待,在白宫草坪前进行了演练,这是以往少有的。这足以说明中国在美国和世界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向前发展,在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从容应对,经济发展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动力,为什么其他经济和工业发达国家失去了这个地位和作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逊色于中国,原因何在?西方国家推进和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年的时间,而我们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我们在发展,西方国家也在发展;我们在实施赶超战略,加快发展,其他新兴国家也在赶超,也在加速。为什么我们会抢占先机走在前面,为什么我们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其中的原因和奥秘,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索。
三、为什么中国党和政府能够从无到有,迅速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海外中国公民的大救援和大撤离?2011年年初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东、北非的一些国家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约旦、也门等发生政局动荡,统治达40多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统治达20多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出走,统治达30多年的卡扎菲政权也岌岌可危。为了保护我国在利比亚侨民的人身安全,中国政府立即组织了指挥领导小组,调动一切资源,利用一切手段,通过一切途径和方式,展开了中国公民从利比亚的大撤离,短短的12天时间,2568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撤离,且绝大多数回国。媒体报道这是自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影响巨大。我国政府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历史。我国相关外交官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自豪地说,此次利比亚跨国大撤离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祖国伟大,政府用力,人民支持,外交出彩,我们给力”。这一次国外大撤离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采,是中国有能力、有实力、有效率、有信誉的表现,它依赖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外交关系的营造和铺设。
同是一个中国,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距离十分近的东南亚国家甚至是近邻的某个国家,在进行反华排华时,我们对华侨的帮助还无能为力,只能在道义上呼吁,在精神上抚慰,但是今天则大不相同了。另外,同样是一件事,同样是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则对在利比亚的1.2万名侨民的撤离,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撤离人数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撤离所用的时间则是我们的几倍。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速度?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效率?这其中的原因和奥秘,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索。
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最大功能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毛泽东曾说过一句名言:“读历史是智慧的事”,“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我们要在党史的学习教育中,善于思考,深入研究,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继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吴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