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纪录
1992.10.12——10.18北京代表人数2035人 全国党员5100余万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共十三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扩大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极其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所以在这个进程中遇到众多新问题,引起了一系列新老矛盾;又由于当时国际上的冷战格局仍然存在,正发生着激烈复杂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因此,能不能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召开中共十四大就提上了日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
1月20日,邓小平登上了深圳国贸大厦533楼的旋转餐厅。在这个城市制高点,邓小平鼓励深圳人民:“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月23日,邓小平从蛇头港码头离开深圳。走了几步的邓小平突然转过身,响亮说道:“你们要搞快一点。”这一幕,成为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经典镜头。
……
2001年7月2日的《人民日报》如此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又在当时形势下,有针对性地重申和发挥了他许多一贯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十易其稿的政治报告
胜利圆满地开好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项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起草一份全党接受和认可的大会报告。十四大报告的起草,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指导,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1992年2月20日下午,江泽民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的关于报告起草的座谈会上强调,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是他十多年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的发展,十四大报告要以这个谈话精神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在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4年来的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江泽民说,一个是基本路线不变,一个是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
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要求,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报告起草小组很快写出了第一稿,报送中央。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报告第一稿进行讨论,参加常委会议的领导同志认为,第一稿从无到有,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报告的理论性、思想性需要加强,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一步研究,做出更明确更深刻的阐述,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层次要提高;改革开放14年的基本经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总结;要讲清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据此,报告起草小组又写出了第二稿、第三稿,不断进行修改加工。
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就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阐述了9个方面的问题。在这篇讲话中,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有关论述,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据江泽民党校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起草小组对报告稿又作了重要修改。
报告第四稿在提请政治局审议的同时,还报请邓小平审阅。邓小平对报告稿作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报告稿有分量,同时对进一步修改好报告稿发表了十分重要的意见。邓小平还谈到,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他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
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在历时7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了4次;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两次;江泽民同起草小组座谈了3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还个别和起草小组谈了重要意见。
7月,根据中央政治局讨论时提出的要求和邓小平的重要意见,报告稿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中央决定将第六稿印发到全国119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人等3000多人,参加了对报告稿的讨论,每个单位都修改出了一个稿子。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征求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起草小组还征求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报告的意见。
各地、各方面、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界知名人士,对报告稿进行了认真讨论,从总体上对报告稿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大到报告结构、实际内容,小到文句字词、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闪耀着真知灼见。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报告征求意见稿作了450多处修改。其中,对十三大以来5年的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经济增长速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部分,作了较大的调整、充实和加强。
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征求意见时,大家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4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变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在理论概括上应该进一步升华。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将这一部分调整为9个方面。同时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经过一次次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一次次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报告又写出第七稿、第八稿。报告一稿比一稿成熟,一稿比一稿完善。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报告稿,决定提请党的十三届九中全会审议。
10月5日,十三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拿到的报告已是吸收各方意见修改而成的第九稿。根据全会分组讨论中提出的意见,2.6万多字的报告,又大大小小修改了170多处。
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开幕式上,十易其稿,集中了全党智慧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报告本终于摆在2000多位代表的面前。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处处鲜花盛开。身着靓丽秋装的人们笑容满面。
上午9时整,十四大正式开幕。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了全国5100余万党员。
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
大会听取并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报告明确指出,14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4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14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报告提出,我们要在90年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10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大会通过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大会高度评价和赞扬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在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建立的功绩,并表示了感谢和致意,同时同意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从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过渡性组织,既可以使一批老干部适时地退出第一线,以利于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又能在第二线过渡一段,继续发挥一些作用。中央顾问委员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邓小平、陈云的先后主持下,根据党章规定的任务,按照“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方针,协助党中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功绩。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通过贯彻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加强党的建设,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又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成长起来了。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度;鉴于中央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为此,中顾委建议党的十四大后可以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大会还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在10月19日举行的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第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机构,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在会场外鼓掌的邓小平
早在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就写辞职信给中央政治局,提出了他的辞职请求。但是,直到11月9日全体中央委员同意了他的辞职之后,他才算是正式退休了。这一天,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领导干部职务,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这一天被废除了。当邓小平的辞职公开之时,不少老百姓认为,他辞职却不一定会辞事。不过,我们从现有种种记录来看,至少在那个时候,邓小平已下定决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退就要真退”。他对中南海里新一代领导人说:“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之后,再宣布我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还说,“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他对家人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
十四大开幕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数百名记者带着全世界的关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邓小平是否出席本次大会?”这是十四大的第一新闻,邓小平出席大会是新闻,不出席大会也是一个新闻。当记者没有得到是与否的答案时,便反复提出这个问题,新闻发言人不得不5次重复地回答:“小平同志作为十四大特邀代表,已接受了邀请。”
12日上午9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十四大开幕电视转播时,不约而同地搜索邓小平的身影。然而,开幕式上,没有见到邓小平。在随后的会议期间也没有见到邓小平,闭幕式上也没见他出现。
其实,邓小平和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关注十四大。十四大报告第四稿出来时,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仔细审阅,又用两个半天时间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十四大开幕那天,邓小平坐在家中电视机前,认真听了江泽民宣读的报告。结束时,邓小平满意地说:“讲得不错,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说着,就在电视机前鼓起掌来。在十四大召开的这7天里,邓小平每天翻阅着十几份报纸,仔细了解大会进程。19日上午,看到十四大胜利闭幕,选出新的领导机构时,他无限欣慰地说:“真是群情振奋!”邓小平打定主意:再次到前台走一趟。
那一天,会议已经闭幕,代表们都觉得这场面缺少一个高潮,不免美中不足。正在这时,一个人走进来,站在他们面前,正是邓小平。当红光满面的邓小平出现在大会堂宴会厅时,2000多名代表的掌声像海啸一般在大厅中回响。“小平同志您好!”“祝小平同志健康长寿!”这些肺腑之声伴着掌声此起彼伏。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履,沿着红色地毯走到代表面前,边走边招手致意,时而停下脚步同代表们亲切握手。2000多位代表和中央委员全都站在他的面前,掌声经久不息。他微笑着走了一圈,停下来和几个人握手,然后又走到中间,看看大家,对江泽民说了一句话:“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然后转过身去,摆一下手,在代表们深情的目光中离去。他没有再说“告别政治”这样的话,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予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的繁荣稳定令世界为之震惊。一家海外报纸称:“中共十四大——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10月19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十四大’确认了邓小平的改革方案,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将能有效地贯彻改革和开放的路线。在5年来的这次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案誉为‘强大武器’,大会一致通过了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起草的报告。”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由其领导人邓小平14年前开创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驱动改革加速器的口号。”
德国《柏林日报》报道:“将近一半的中央委员由年纪较轻的代表担任,他们将贯彻邓小平制定的经济改革路线。”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大西康雄指出:“中国新领导体制体现了安定团结、加速改革开放和启用年轻人的原则,是一个‘跨世纪’的领导班子。”
十四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是一次肩负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这次大会与邓小平南方谈话一起成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人民迈向21世纪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