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治军先“治官”

2011-12-29 00:00:00夏炎
党史纵览 2011年12期


  开国中将皮定均是安徽省金寨县人,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屡建奇勋,传奇颇多,被誉为“英勇虎将”。
  皮定均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治军有方。他治军之严、爱兵之深、作风之实、方法之特、效果之好,也富有传奇。他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治军轶事,至今被传为佳话。
  
  检查到连队 将军擦窗户
  
  据原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周克玉上将回忆,在和平建设时期,皮定均对部队的教育训练抓得很紧,管理要求很严。有一次,周克玉跟皮定均坐着吉普车下部队检查工作,事先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一下深入到基层连队,检查连队的训练和内务情况。皮定均戴着白手套抹抹窗户,当看到白手套上沾满了灰尘时,他没有批评战士,也没有批评连队干部,而是通知团领导马上赶到连队,然后自己带头和团长、政委一起擦窗户。
  皮定均的举动使团营连的干部深感意外,羞愧难当,这件事对干部战士教育很深,大家都对皮定均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和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非常钦佩。
  
  战士掉扣子 师长亲自钉
  
  原福州军区炮兵参谋长刘华回忆,皮定均在某军任军长兼政委时,该军一直是全军正规化建设训练的样板。一次,皮定均在某师领导的陪同下,到师里去检查工作。走到一个团的团部岗哨时,皮定均发现一个卫兵的上衣掉了一粒纽扣,就对师长说:“你跑步去拿针线和扣子来!”陪同人员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军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师长拿来针线扣子后,皮军长指着那位缺衣扣的卫兵说:“你看,卫兵执勤,怎么能服装不整呢?我们做指挥员的下部队,要深入细致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部队的好作风。现在,你亲自帮战士把扣子钉好!”这件事很快在全师传开了,指战员议论纷纷,都说:军长真厉害,真严格!
  
  事故致战士死亡 责令师团干部抬棺
  
  原南昌步校副校长刘炳耀回忆,1964年,福州军区某师一个团由于管理不严,一个通讯员擦枪时不慎走火,将一名战士打死。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弄清情况后,责令该师长和团长等师团干部抬棺为战士送葬,并按级给有关人员以纪律处分,还将情况通报全军区。皮定均说,战士的父母把子女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不容易呀!又把他们送到部队保家卫国,切不可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失误而造成不应有的牺牲。
  还有一次,某师发生了一起翻车导致战士身亡的事故,师长、政委为此写的检讨有10页纸之多。
  皮定均看后,对秘书说:“通知他们,战士丧事一定要办好。师长抬棺材,政委致悼词,并将事故通报全区。”
  秘书有些犹豫:“首长,师长、政委都是老八路,我看这检查写得蛮深刻……”
  皮定均毫不客气地说:“检讨有什么用?检讨再好也只不过是一张擦屁股纸!不生孩子不知疼,老乡把孩子从小养大,一把屎一把尿多不容易!”
  皮定均之所以坚持这样做,就是要使出事故部队的主要领导有刻骨铭心的切肤之痛,让全军区领导干部思想上真正受到震动,并引以为戒,杜绝事故的再度发生。
  
  妙谈“三手” 整顿作风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部队也管理松懈,有些军人也沾染上不良习气。如有的军人上街提篮子、抱孩子、单肩背挎包。特别是有些人走路时喜欢两手插裤兜、背在后面或抱在胸前,人们称之为“三手”。这些不良习惯,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975年,邓小平主持了全面整顿工作,提出军队要认真整顿。12月,皮定均认真落实邓小平的讲话精神和军委11月25日颁发的《纪律条例》和《内务条例》,决定从领导干部抓起,从细微处着手,整顿部队作风,将一批军、师、团级干部集中在南昌陆军学校,进行严格的条令训练,使他们在集训中纠正不良习气。
  集训中的一天,皮定均站在检阅台上,亲自喊口令,指挥高级干部学员训练。
  一位体态肥胖的师级干部单肩背着挎包,随着皮定均的口令跑步,没跑多远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挎包也从肩上滑落下来。
  “这像不像军人?能不能打仗?”皮定均大声问道,毫不客气。
  这位师级干部窘住了,感到十分难堪,大家也为之一怔,全场鸦雀无声。
  接着,皮定均又严肃批评了“三手”现象,并当众做起了“三手”动作。他风趣地说:“两手插兜,是洋学生;袖手旁观,是老先生;挽手在后,是地主老财。我们是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风度。”
  他的这一番话,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三手”被传为笑谈。从此,“三手”现象不仅在集训队不见了,在全军区部队也很快得到了纠正。
  
  发生在猪圈边的趣事
  
  据济南军区原政治委员、上将宋清渭回忆,1964年8月,他在霞浦某边防团任政委,一天,皮定均冒着炎炎烈日,坐着卡车到他下属的一个连队视察。中午11时多,皮定均转到了这个连队的猪圈,看到一个饲养员正冒着酷暑在外面剁猪草。
  皮定均停住了,大声喊道:“宋清渭!”
  宋清渭立即回答:“到!”
  皮定均笑眯眯地看着他,说:“你过来,给我站在这里,站一个小时!”
  宋清渭深知老首长批评人的习惯,马上意识到了皮定均的用意,他立即说:“首长,您是不是批评我们让战士在大太阳底下剁猪草,连个棚子也不搭?”
  皮定均笑道:“你小子挺聪明嘛!脑袋来得快,转得也快,你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事!”他接着说:“我们当干部的要处处关心战士,时刻装着官兵的疾苦。天这么热,太阳这么毒,让战士长时间在没有遮挡的地方劳动,不近人情嘛!我们常说要关心战士,关心战士不是空的,是实的。爱护战士不是光讲讲就行了,要体现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上。要知道,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广大官兵的关心爱护,是通过我们各级领导去体现和落实的。”
  宋清渭当即表示:“我们立即给他搭个棚子,先用树枝、凉席搭个简易的,然后再搭好的。请首长放心,今天晚饭前就落实。”
  晚饭后,皮定均又悄悄派秘书肖有明检查棚子的落实情况。
  肖有明回来向他报告说棚子已经搭好,皮定均满意地笑着说:“那好,布置的事办了就好,就应该这样,就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
  皮定均爱兵爱得实在、具体,抓工作深入、细致、到位的言行,使大家终生难忘。
  
  修路的故事
  
  原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尹志超回忆,1973年10月的一天清晨,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到军区司令部刚搬迁的新营区视察,发现通往警卫营二连驻地皋兰山的道路崎岖难行。接着,他到食堂就餐,发现蒙蒙细雨中,一个孩子在下坡过沟上铺设的木板时滑倒了。正巧,军区工程部的吴副部长过来了,皮定均便要他走过那块木板。
  吴副部长走过木板后,报告说:“过来了,有什么事情要做?”
  皮定均说:“来回走10次。”
  吴副部长过完10次,有几次差点摔到沟里,回来后报告,请首长指示。
  皮定均问:“你走了10次有什么感觉?”
  吴副部长说:“没有什么感觉,就是木板太滑容易摔下去。”
  皮定均说:“容易摔下去?那你为什么不把木板加宽,为什么不赶紧修台阶?”
  吴副部长一下明白了皮定均让他来回走10次的目的,赶紧说:“首长,您的意图我明白了,我马上叫工兵团在这里加几块木板,木板上钉上木条,保证再也滑不倒。”
  皮定均接着又说:“你吃完饭到皋兰山警卫营二连去一趟,回来向我报告。”
  吴副部长问:“到二连有什么具体任务?”
  皮定均说:“任务就是走一趟。”
  吴副部长吃完饭就立即出发了。一路上,他上山下山,不知摔了多少跤,浑身上下都是泥。他从二连回家换了衣服,立即来向皮定均报告。而这时,皮定均已经知道了情况。原来,皮定均担心发生意外,早已派警卫员悄悄尾随着他。
  皮定均握着吴副部长的手说:“辛苦你了!你真是一位好同志,你谈谈收获吧!”
  吴副部长说:“天晴后就修路。我摔几跤没关系,回去有衣服换,战士们衣服少,变成个泥人怎么办?摔伤了怎么办?”
  吴副部长回去后立即组织制订了施工方案,天晴后就进行施工。很快,通往二连驻地的道路修好了,实现了晴雨天畅通无阻。
  皮定均在福建军区工作时,某岛守备团有一条通往码头的营区公路,修了了年仍然坑洼不平,难以通行。皮定均来后,没有说一句话,略施一招,就使公路很快修好了。
  那天,皮定均命令守备团团长端着一盆水坐在吉普车上,车子从公路这头颠到那头,又从那头颠回来。盆中的水洒了团长一身,而皮定均则始终面无表情,一声不吭。浑身湿透的团长领悟到这是首长对他营区道路没有修好的批评,下车后迅速组织落实,不久就修好了营区的公路。
  从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皮定均治军的特点是,深入实际,掌握实情,细处着手,率先垂范,严于治官,重在落实。这使人感到他不仅是一位威武的将军,而且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师。(题图为1971年皮定均在兰州军区办公室)
  (责任编辑:吴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