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至24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和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联合主办,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鄂豫皖三年游击战•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岳西县隆重召开。
这次研讨会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高等院校、部队有关单位和部分省市县党史部门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应征论文65篇,其中40余篇论文的作者应邀参加研讨会。研讨会论文内容涉及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历史经验、斗争历程、历史特点、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形式、游击根据地建设、廉政建设、历史人物、革命精神、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是对鄂豫皖边游击区研究的一次全面推进。
通过大会交流,研讨会取得了明显成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10多万国民党军在大別山打转,减轻了主力红军长征的压力,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鄂豫皖红军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为新四军增添了骨干力量,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弘扬了红军革命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关于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鄂豫皖边是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保留人数最多的一个游击区,有着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借鉴。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历史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把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放在首位;二是形成独特的游击武装组织形式;三是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注意分化敌人营垒,建立两面政权。这些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游击战争理论,对后来党领导抗日游击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关于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认识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后,尽管被敌人分割包围,并受到残酷“清剿”,但鄂豫皖边党组织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地推进和加强自身建设,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游击区各级党的组织是健全的,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鄂豫皖边各级党组织在艰苦的环境中,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会专家学者还对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探讨。党组织和红军领导人逐步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开始转变斗争策略,注重依靠贫农,打击和镇压最反动顽固的保甲长和地主士绅,分化和争取中间派的保甲长和地主士绅。实行正确的统战政策,对游击根据地的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红军和游击队的给养保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关于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鄂豫皖边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当敌人大规模“清剿”时,红二十八军利用大別山区的有利地形,采取避强趋弱、避实击虚的方针,部队往返穿插,使敌军难以掌握我军的行动规律,无法形成合围、堵截;条件有利时,抓住战机,歼灭敌人一部。提出“敌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伤亡过大不打,缴获不多不打”的“四不打原则”,从而保证了红军游击队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在战术手段上,充分发挥游击战速决、奇袭的特点。在作战形式上,主要是伏击战,或采取“杀回马枪”后发制人。乘敌人骄横麻痹、疲惫劳顿之际,利用有利地形设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解决战斗。红二十八军运用这样的战术曾经整营整营地歼灭敌人。
五、关于对便衣队的认识
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出现的特殊武装组织——便衣队,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热点之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便衣队是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一大创举。便衣队是集党政军为一体的武装工作队,队员少而精干,灵活机动,便于隐蔽,熟悉情况,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斗争环境日趋困难的情况下,便衣队成为对敌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游击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把发展便衣队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便衣队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扩大游击区,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为主力红军提供物资;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侦察敌情,送情报;组建游击队,为红军补充兵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坚持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鄂豫皖边创建便衣队的经验,对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敌后武工队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六、关于对高敬亭的研究
高敬亭是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者,因此,高敬亭问题也是这次会议大家讨论的热点之一。会上,大家既肯定了高敬亭的历史性贡献,也指出了他的严重错误。高敬亭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按照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任军政治委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组织和领导游击区军民,坚持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接连不断的“清剿”,有力地掩护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推动了边区抗日救国形势的发展,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造就了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富有创造精神的治党治军人才,锻造了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英雄部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高敬亭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战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別是游击战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敌斗争中,高敬亭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斗争艺术,团结了大量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敌人,为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岳西谈判是高敬亭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情况下独立进行的,为东进抗日创造了有利战机,为鄂豫皖边和江北地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道路。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高敬亭的主要错误之一是继续执行张国焘的错误肃反路线,错杀了一批好同志,影响了党内民主、军内民主,影响了红二十八军取得更大的胜利。尽管高敬亭犯了严重错误,但将其处死仍然是党史军史上一个错案。
七、关于对三年游击战争中岳西的认识
岳西是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核心区,是红二十八军的大本营,是皖西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共皖西特委的所在地。红二十八军在岳西县组建后,以岳西鹞落坪为大本营,转战于鄂豫皖三省45个县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4次大“清剿”,拖住国民党17万军队,在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长征,为中国革命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37年,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红二十八军为新四军四支队输送了主要兵力和物质。有的学者还对岳西籍革命烈士的生平和事迹进行研究,认为岳西籍烈士的生平和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人民利益,为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操,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凛然正气。
八、关于大別山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之一。有的学者对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与大別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加以研究,认为前者对于后者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一,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大別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二,三年游击战争留下来的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大別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挖掘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大別山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胡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