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支架式教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的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界定,在文字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其最为广泛的定义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据此可以将其理解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念,强调了教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
在支架式教学中搭建支架是基础,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合适的“支架”。“支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施工的一种设施,在教学中,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其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事先做好某些部分的工作,帮助其超越以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教师通过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内化新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常见的支架类型主要有情境、活动、范例、问题、工具和地图等。
二、支架式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不同 “支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表述、思维等能力,使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更高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支架,笔者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分别用以下案例加以阐述。
1.巧用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式支架”教学,即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0JBEFNyepf8n3lT2AXFdGXIjbKW4TyBF6AGkxLa9+h4=学习的“教学场”,让其在“自主探究”的文化心理过程中展示生命活力、呈现生活内涵、回归生态和谐,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中,可以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投资者,都想投资建厂,那么在建厂之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这样学生可以进入情境,进行思考探索。通过这种情境支架,有助于将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活跃学生思维,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2.巧用活动支架培养动手能力
地理课程是活动性极强的课程,加强地理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可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积累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直接经验。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时,可成立调查小组,在当地调查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分布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的地价、交通和人员流动状况,写出调查报告,有助于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完整知识。地理教学中巧妙利用合适的活动支架,可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巧用范例支架强化表述能力
范例即实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是涵盖特定主题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即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为学生提供典型范例,其实质是提供某种意义的参考和借鉴,让学生受到启发,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去探索地理知识,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与“自然灾害面对面”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寻自然灾害的奥秘,并将探索结果以幻灯片形式展现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学生“探索”之前,教师可展示“地震”范例,地震产生的频发地、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通过这一范例,很自然就明确如何表述自己的“探索”结果,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4.巧用问题支架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问题即在一定情景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完成某一目标所面临的未知状态,它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则会逐步深入。因此,“支架问题”的设置应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如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时,可先出示黄土高原相关资料,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依次设计如下问题:①水带走了什么?②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③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④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⑤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⑥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学生也逐步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而且可形成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巧用工具支架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认知、协作、会话、交流、展示、共享的平台等都可以理解为工具支架。如地球仪、自制教具、多媒体、工具书籍等,它们为学生地理学习、查询、讨论、交流以及表达思想等提供了有效帮助。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考虑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地球运动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所形成的课件,以直观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巧用地图支架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专门语言,也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其信息容量大、知识综合性强,可以直观地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把握复杂问题的脉络。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学习“世界洋流分布”时,教师可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图反映的信息量丰富(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全球经、纬度网;地球表面的风带及其分布;世界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动态地说明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如此众多的信息综合在一幅小小的地图上,用文字说明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因此通过设置地图支架,可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三、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应用支架教学应注意其一般性和特殊性。即对于不同的新知识,需搭建不同的“支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会选择且能变通;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支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的掌握重要的是能将教材中的理论通俗化,所提问题能引起学习兴趣;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提供及时反馈,根据需要巧妙、合理地设置“支架”,使学生成功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1.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73165)
2.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2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