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外知识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指导

2011-12-29 00:00:00赫兴无
地理教育 2011年10期


  地理课外知识学习活动是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理专题讲座、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参观旅游、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实践表明,在地理课外知识学习活动中有无地理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在地理课外知识学习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地理专题讲座的有效组织指导
  1.专题讲座的准备
  如果主讲人是地理教师本人,应在确定主题后广泛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讲座内容可以选择与当时形势结合紧密的时事政治地理,如巴以冲突、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等,介绍这些焦点、热点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或选择我国的一些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建设工程,如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谈谈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工程项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工程建设规模及其意义等。也可以选择教科书中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应用频率大的某些地理专题知识,如台风、龙卷风、高温、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理,系统阐述其概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如果主讲人不是地理教师本人,则要事先联系好主讲人,确定讲座的主题并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听讲座时带好纸笔,准备记笔记。
  2.专题讲座前的指导
  专题讲座前,地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记笔记与请教提问的指导,它是地理专题讲座组织指导的核心内容。记笔记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如下:一是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以听为主、记为辅。二是注意内容的“四记”。一记思路: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二记纲要:以提纲形式记录报告的主要结构和逻辑线索;三记要点:记下重要的定义、原理、实验或计算的过程、重要的举例、结论;四记问题:记下听报告时来不及弄懂的问题以及准备在报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形式上以纲要式和图表式为主,这两种形式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四是布局上注意不能满篇都写,每页纸应该在左边或右边空出1/3的地方,便于报告后可以添上遗漏的内容,补充新的材料,列出提要或关键词,写心得体会。五是语言简练,尽可能迅速提炼出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讲座结束以后,学生如有疑问可以向讲座人请教提问。请教提问时应注意:态度应谦虚诚恳;明确提问的内容;问题的表述应准确具体。
  3.专题讲座后的总结
  讲座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讲座内容,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地理课外阅读的有效组织指导
  1.介绍阅读方法,指导记录读书笔记
  阅读可以划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三种方式。精读是求深入理解的阅读,目的是达到完全掌握。精读的程序分为五步:第一步,浏览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书中大小标题、图表、参考文献等内容,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步,通过看大小标题和一些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提出一些问题,以便使后面的阅读更有针对性。第三步,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写批语、做笔记,抓住关键和重点。第四步,回忆性的复述,即合上书本,就所提问题给予解答,并回忆各章节主要内容,以此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自我检查。第五步,若干天后,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熟记主要内容,巩固阅读成果。泛读是广泛但粗略了解的阅读,其目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充知识面;为深入研究做准备;娱乐欣赏和消遣,使业余时间比较充实、健康和有意义。泛读的要求如下:第一,速度要快,这样才能广泛阅读。第二,泛读也应尽可能理解,但可以不求甚解。第三,泛读的书一般不需要反复读,读一遍即可。第四,泛读的书只需翻翻目录、提要、标题即可,或者选择重点需要的部分,有挑选地阅读。第五,泛读的书范围要广,但也要注意选择。第六,注意记信息要素,如作者、文章或著作名、原载报刊名或出版社名、发表或出版日期等,便于日后搜索。速读往往被看成是一个人能力强的标志。现代社会信息激增,提高阅读速度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应注意以下要求和方法:第一,要默读而不要朗读;第二,扩大视距,整体认知;第三,抓住重要的关键信息;第四,根据读者的需要,事先明确想要了解什么信息,或者提出问题,然后直接从文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根据读者加工的程度,读书笔记可分成摘录式笔记和评注式笔记,前者加工比较少,内容基本来自原书;后者加工比较多,记录了较多的心得和见解。一般来说,对客观性的知识资料,主要是摘录;对需要研究的思想观点和社会科学内容,应多加评注。做读书笔记的要求和听讲笔记有很多是相同的。比较特殊和需要注意的是:应重视资料的分类,把相同的资料归在一起,才能对某一问题有较全面的理解。为此,使用笔记本时,可以一个问题和专题用一个笔记本;使用卡片则要经常分类。另外,做笔记时,一定要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以便核对和查找。
  2.推荐阅读书目,设计阅读专题计划
  地理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理知识读物,包括各类地理学习参考书、地理科普读物、《地球》、《天文爱好者》、《气象知识》、《海洋》、《旅游》、《地理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地理科普杂志,《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地理教育类杂志,《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天文、气象和地理分册等。同时,可以根据地理课堂教学进展和图书资料条件有选择地分时段设计一些阅读专题,如人口问题专题、资源问题专题、环境问题专题等,使阅读活动系统化和层次化。
  3.提出阅读要求,提高阅读质量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提出阅读要求,如根据某一专题在某段时间内读完相应读物,写出读书心得或读书内容简介;高年级学生可以写出书评或专题报告;也可编辑出版地理墙报或召开以某一问题为中心的主题班会等。
  三、地理旅游参观的有效组织指导
  1.旅游参观的准备
  第一,制定好旅游参观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旅游参观的主题、目的与要求、对象、时间、地点、物品准备、内容与程序、安全须知等。其中时间、内容与程序应在熟悉旅游参观对象之后确定。第二,熟悉旅游参观对象。教师提前前往参观对象,一方面联系商谈旅游参观事宜,确定时间、内容与程序,另一方面对旅游参观对象进行充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做好各种联络准备。包括申请校外活动计划、与家长联络、联系交通工具、餐饮等。第四,对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安全教育,并备好药品、绷带、纱布、剪刀等应急用品。第五,要求学生做好有关知识准备和物品准备。
  2.旅游参观前的交代与讲解
  旅游参观开始前,教师应交代学生旅游参观的目的与要求、内容与程序;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与方法,尽量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
  3.旅游参观过程中的指导
  旅游参观过程中,教师应调控学生观察的节奏,既不能走马观花,又不能过多停留于某个细节;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将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观察对象;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以及验证、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参观的记录;认真解答学生疑问。
  4.旅游参观后的总结
  可将拍摄的照片和收集的标本附上卡片后放到陈列室,供以后参观使用;教师对旅游参观的情况做出简短概括和总结,指出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优缺点,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学生写好旅游参观报告,也可通过分组讨论、谈话等形式总结旅游参观的内容。
  四、地理知识竞赛的有效组织指导
  1.指导复习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总结。概括总结可以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是复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教师讲完一个单元,就可以引导学生做知识小结,将各部分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明确因果关系,找出本质特征,然后归纳成重点突出、纵横联系、前后贯通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式的小结可以是表格型,也可以是图示型。其次,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是地理复习的又一内容与任务,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教师应结合实例教给学生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串字头记忆法等记忆方法。再次,让学生掌握复习策略。如及时复习、多种感官并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等。
  2.指导应试技能
  要求学生考试时做到:答题前浏览试卷,合理分配时间;答题时先易后难;仔细审题,明确问题;答案简洁,条理分明;书写整洁、清晰;答完后认真检查。
  3.组织地理知识竞赛
  组织地理知识竞赛,首先应注意命好竞赛试题,其次应制定出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竞赛规则。竞赛开始时,由教师宣布有关事项,公平竞赛。最后应将竞赛结果公布,奖励优胜者,为今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