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效”与“形式化”教学远离地理课堂

2011-12-29 00:00:00张秋伟
地理教育 2011年10期


  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把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理念融入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息。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领悟的角度不同,致使在课堂教学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低效”与“形式化”现象,需要引起关注与反思。
  现象一:师生角色转换的迷茫
  新课标、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然而有的地理教师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教师只简单地罗列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然后袖手旁观。一节课下来,学生多数没有完成学习目标,收效甚微。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对立起来,相反,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好,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能把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讲的时间越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长,就越能说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有一定难度和误区的问题,教师当讲的仍要讲,而且要讲准、讲清、讲透,不能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应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通过优质教学设计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象二:合作学习有“形”无“神”
  新课标倡导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自我反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冷静观察许多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便会发现其形式和内容都存在较严重的“低效和形式化”。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当作“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教材内容、问题难易,一概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堂气氛活跃,但在热闹后面更多的是随意、放任和低效。有的教师将一些肤浅的、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形”而无“神”,有“名”而无“实”,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本质意义。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有一定难度并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知识经验的灵活迁移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且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目的、过程应认真设计,把握时机,努力摒弃虚假的互动,不遗余力地追求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赋予其“思维漫步”,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
  现象三:多媒体取代一切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推行,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许多公开课、优质课上,教师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所要学习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不少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醉心于播放课件,成了放映员,过多的多媒体演示,把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师生的情感交流、心灵交流掩盖了,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交流。还有些教师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新教学理念的体现,于是,盲目依赖多媒体课件,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如同放电影,学生对教学目的难以理解,把握不住重难点,最终使课堂流于形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难以代替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一节成功高效的课堂,不是多媒体的产物,而是教师智慧的结晶。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式,必须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素质而定。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只有当学生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虽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点,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整合于教育中”,但它终究只是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教学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应切实找准现代与传统教学的切入点,扬长避短、正确选择、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现象四:评价等于赏识
  新课标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应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需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此外,不少教育专家也呼吁推行赏识教育。因此,在现在的一些课堂上,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经常可以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地鼓掌。答得好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赞扬,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得到教师的肯定。这种现象从表面看,教师已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采用了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但长期下去,学生会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消失应有的学习激情,这种贬值的嘉奖、廉价的鼓励太多太滥,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表扬评价的尺度。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关键在于时机、技巧和方法的恰当运用。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除了肯定其正确的学习态度外,一定要帮其纠错,还应有具体的意见和正确的结论。表扬是一剂教育良方,它让学生在大爱与关怀中前行,使他们充满信心和激情;批评更是一针强心剂,它让学生在风浪与抚慰中矫正,使前行的航船保持正确的航向。讲究教学艺术、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赏识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