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各聚落的成因。
★教师提供江南平原水乡——苏州、长江中下游平原、石油城大庆、莞城图片,先让学生依据图片分析该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
学生根据上述图片,在分小组讨论后说出形成聚落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自然资源等。
★教师提供上海港、秦始皇兵马俑、蒙古包、布达拉宫图片,让学生依据图片分析该聚落形成的社会因素。
学生根据上述图片,在分小组讨论后说出形成聚落的社会因素:便利的交通、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学生讨论表1所列三个地区所表示的聚落成因、房屋建筑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表2)。
探究:北京四合院的问题。
★教师提供如下图片描述中国的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丽江古城、四川九寨沟、万里长城、湖南张家界、秦始皇兵马俑、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黄山、山东泰山、广东丹霞山等)。
教师展示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和推土机下的四合院(图1、图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分析。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情境:举行领导大聚会,参会人员有北京市城建局领导、房地产开发商、文物局领导、四合院老住户、外国游客等角色及学生小记者活动。
活动一:学生角色表演
北京城建局领导:“我们要将北京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城市,增加各种高档的服务设施,改善北京的住房条件。城区里这一大片古老、破旧的胡同与四合院,会影响城市形象。所以政府决定拆除这些四合院。”
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商:“这太好办了,把这破烂没用的旧屋全拆了,盖上漂亮的房子,一定是世界第一,由我公司承办。”
文化局局长甲:“不能拆。这里的每一所建筑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如果拆掉了,北京就会失去本来的特色。如果建起了高楼大厦,北京就跟别的城市没什么区别了。”
文化局局长乙:“不行。这里的胡同、四合院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它代表的是北京的特色,是北京的历史。四合院更是北京民居的代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保护四合院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老房子,而且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传统。所以北京四合院不但不能拆,还应该更好地去保护它,为中国留下一片灿烂的文化遗迹。”
外国游客:“啊,北京太美妙了,古老的北京太有魅力了,听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就要被拆掉了,我得赶紧再去看一看,多拍一些照片和录像,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胡同游’了。”
四合院的老住户甲:“我不赞成拆掉老房子。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很多年,多少也有些特殊的感情,这房子是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不愿离开这个古老而又可爱的家,我对它充满眷恋。住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拆除?我宁愿过着朴素的生活,在这里安度晚年。”
四合院老住户乙:“我在这里住了80多年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产生了无限的感情。这都是长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能毁了他们的心血?但是,我又想享受好生活和住上漂亮的高楼。因此我的内心很矛盾!”
这一过程用了10分钟。至此,课堂已经达到了高潮,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胆小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活动二:学生小记者采访活动
学生记者甲:你好!我是《横沥日报》学生小记者。请问你知道北京四合院正面临什么危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保护?北京人口密集,简陋古旧的四合院不符合“现代人”居住的要求,请问应该怎样将北京四合院改造而又不破坏传统建筑特色?
学生记者乙:你好!我是《南方日报》学生小记者。请问你对四合院的留或拆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如果让你从破旧的四合院搬到楼房住是否愿意?
学生记者丙:你好!我是《羊城晚报》小记者。请问你是否有保护和维护四合院的好提议?
这一过程用了5分钟。学生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过了一把“记者”瘾,既考察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另一个目标——课外知识应用、随机应变和模仿能力的提高。
活动三:讨论“北京四合院是‘拆’还是‘留’”
“拆”的理由:四合院年代久远,大部分都已很破旧,影响北京现代化的形象,因此应该拆;四合院的老住户也希望住上新楼房,拆了盖现代化的居民区;将城区的老四合院拆掉,在郊区某个地方新建。
“留”的理由:四合院代表北京的特色,不能拆;四合院能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不能拆;如果拆了,北京同世界其它大城市就没什么区别,都是高楼大厦、立交桥。
既“拆”又“留”的理由:把北京那些破旧的四合院都拆掉,保留一些好的;把北京的老四合院、老胡同都拆掉,在原址上建“四合院博物馆”。
这一过程用了5分钟。既考察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三维目标——辩证思维态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