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肖云好教师回答: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就地理课堂而言必须实施关键性环节的优化策略。
1.情境境域化
知识本是有生命力的,知识产生与知识发现和人的生活、情感与信念有关,即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想语境之中。但知识被定位为结论而给予确定陈述,它就失去了最初的生存境域,失去了生命活力。
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与精神世界,重新创造和恢复知识的活力。因此教学设计不能割断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精神的关联,从而使知识变成“非境域化”和“非生命化”的东西。情境境域化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底板’,将学生三大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走进生活,这样才能为学生与知识自由对话提供保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保证情境化教学的开展和推
MWqUi0BALkGKoHV60gcTwluha/mGa03z/DPGVSttdZ0=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思维活化、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生活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提升思维品质。
2.知识网络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材并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这对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增加了难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及其框架有利于夯实基础知识,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都是基础知识,支撑着地理能力,或对后续知识进行支撑;有利于学生反思巩固知识,提高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知识活化,提高学生知识调动的能力。如对全球变暖的知识构架(如图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架全球变暖知识结构可以作为概括性教学小结。
3.图像简单化
地理知识图形化是地理学科教学特色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图像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了解空间分布与空间关系。但是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幅图上知识信息过多而繁杂、不分主次,或用过于复杂,甚至是引起误解的表达方式,这些都会使“干扰”增大(如图2)。图2的设计,显然内容过于繁杂,特别不适用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使用这幅图上课,学生根本无法顺利阅读,更谈不上正确理解。如果把这幅图加以简化,效果就截然不同。图3上就只保留两种气候类型(热带沙漠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沿岸的洋流,难度大为降低。
4.作业多样化
作业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注重学生本位,呼唤富有创新性、多样性的作业。因此改变陈旧、呆板、低调的作业方式,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展示自我。例如,构建知识结构、临摹地图(如图4)、绘关联图、画示意图、自主编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