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试题

2011-12-29 00:00:00丁树荣陈兴旺
地理教育 2011年12期


  [题目一]
  ●热点综述
  2011年6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附近发生原油泄漏事故……截至9月初,溢油污染共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约870平方千米……目前,海上漏油事故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漏油点仍在增加,附近海域污染严重。9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会上,温家宝强调:“要彻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加强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和监督管理;落实安全措施,抓紧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模拟训练
  2011年7月6日北京时间19点20分,央视CCTV—1新闻联播报道了国家海洋局关于渤海湾漏油事件,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据此完成1~2题。
  1.当央视CCTV—1新闻联播报道有关渤海湾漏油事件的监测、治理情况时,下列城市居民可能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收看这一新闻的城市是:
  A.瑞士的伯尔尼市(7°26′E,46°57′N)
  B.美国的纽约市(75°W,10°N)
  C.俄罗斯的莫斯科市(37°35′E,55°45′N)
  D.澳大利亚的悉尼市(151°E,33°S)
  2.为治理油污,海洋环境部门采用了围栏和吸收措施,该技术措施的实施应选择在:
  A.近岸和渔场附近海区
  B.油污层在2mm以下的海区
  C.静水环境的海区
  D.海水运动形式多变的海区
  图1示意了2011年6月4日以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附近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海域。据此完成3~4题。
  
  
  
  
  
  3.6月4日~8月,钻井平台泄漏的油污扩散方向正确的是:
  A.东南部海域 B.西南部海域
  C.周边和西北部海域 D.东北部海域
  4.盛行风对海上油污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①油污积聚,污染加重②扩散了油污,造成新的污染③漏油厚度减小,有利于漏油回收和清除④加快污染源附近海区的净化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图2为我国海洋石油主要蕴藏区,分析图文资料,完成(1)~(4)题。
  
  
  
  
  材料1: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0《物异》说:“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前期的《太平寰宇记》卷152《肃州》也说:“石漆:延寿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极明,但不可食。此方人谓石漆得水愈炽也。”
  据《元和郡县志》卷40说,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黑脂……周武帝宣政(578)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赖以获济”。这是中华古史上第一次将石油用于军事的记录。
  ——摘编《文史知识》
  材料2:自188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地区靠近海边的萨马兰得油田建立了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到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石油勘探、开采“由陆地走向海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采也日趋国际化,一些石化企业重组形成了跨国公司性质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石油开采既有巨额经济利益,也有很大风险。海上漏油、油井爆炸起火事故频发,人员、财产设备和生态环境在各种事故中经常受到巨大的损失。如受渤海湾漏油污染面扩散至相关水域,整个渤海湾水产养殖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1)读图2,分析我国海洋和陆地石油资源主要蕴藏区的地质和生态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海洋石油勘探、开采面临哪些风险。
  (3)结合材料一,指出石油作为能源在我国古代的主要利用方式及原因。
  (4)综合上述图文材料,分析世界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变化史。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1)地质条件:位于沉积盆地;地壳以搬运、堆积、沉降运动为主,地质作用复杂 生态条件:气候温暖湿润,陆地湖泊或海洋低等生物资源丰富,低等生物被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2)复杂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海水的强腐蚀;高投资、高技术难度;海上漏油、泄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因意外事故或管理失误,会造成油井爆炸、起火,严重威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3)在唐代主要利用方式为生活照明、防腐蚀 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各族交往密切,石油以其较好的燃烧效能和防腐蚀功效自发地进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当中;五代十国初期主要利用方式为由生活照明、防腐蚀转变为军事活动 原因: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突厥与后周多次发生军事冲突,石油作为军事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武器开始应用于军事活动(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石油以燃料的方式小范围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没有形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创制和广泛使用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石油工业由“灯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随之产生了石油产业国际垄断集团,跨国石油公司兴起;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石油资源开发由陆地和浅海勘探开发“走向深海”。▲
  ●丁树荣/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064200)
  
  【题目二】
  ●热点综述
  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已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约99°E,40°N)成功发射。随后其首片整流罩残骸在陕西榆林找到。就在当月的24日3 点,美国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入南太平洋萨摩亚(约170°W,14°S)附近。
  
  
  
  
  ●模拟训练
  1.据材料回答(1)~(3)题。
  (1)“天宫一号”发射之时,萨摩亚: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夜幕深沉 D.华灯初上
  (2)从“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洋到“天宫一号”升空期间:
  A.澳大利亚人忙于收割小麦
  B.正值南极科学考察最佳季节
  C.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
  D.我国东南沿海可能正受台风影响
  (3)下面有关“天宫一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可能是朝东南方发射,这样可以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约发射能源
  B.选择在晚上发射,因为这时太阳正好在地平线以下,当火箭升空后,太阳光照亮火箭,便于观测
  C.卫星上的帆板张开,以便于展翅飞翔,减少大气阻力和改变运行方向
  D.将来在“天宫一号”上的工作人员感受到的昼夜周期要比在地球上短得多
  2.“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戈壁滩上的航天城——酒泉成功发射。流经酒泉的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主峰,祁连山的冰川近60年来有明显退缩现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大河流域及甘肃省全年等降水量示意(图4)。
  
  
  
  材料二:北大河下游某段流域采样垂直剖面(图5),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为:细砂>粉砂>沙>风成细沙。
  
  
  
  
  
  (1)“天宫一号”发射时间原定于27日到30日间择机发射,这种择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在材料一的三个城市(酒泉、嘉峪关和金昌)中,全年降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
  (2)北大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
  (3)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
   次大地震。外力作用在地质时期中也发生了变化,原以 作用为主,现以 作用为主。
  (4)材料二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根据沉积物的变化,推测该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地质时期 (写距今年龄)。
  (5)分析材料二中的“北大河下游某段流域采样垂直剖面图”,试说明剖面沉积特征的先后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1)C(2)D(3)C 2.(1)天气 金昌(2)自西南向东北 内流 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3)3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4)久远 4 780~5 450(5)沉积颗粒从粗到细,说明流量变小或者流速变小;沉积相从湖相沉积到湖沼沉积再到风沙沉积,说明气候越来越干的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暧,冰川萎缩,补给减少,蒸发增大,流量变少;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使河流下游区有所抬升,流速减慢。
  ●陈兴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石门中学(52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