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恋庐山

2011-12-29 00:00:00刘淑霞
旅游世界 2011年10期


  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
  或许这是前世的缘分。
  或许这是今生的约定。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注定专为一座山而生,她的时尚、她的情怀唯有大山能懂;巍巍青山,为等待,亦静静伫立不变容颜;电影赋予大山一场旷世绝恋、一种别样的风情;而山也给电影特殊的荣耀:专门的宫殿,唯一的主人。这山便是庐山,电影便是《庐山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的脚步,探寻这千年古山的万种风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
  白鹿洞书院前的“枕流”石,是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的地方。石上“枕流”二字,是我国明代学者朱熹所书。白鹿洞书院环境清幽雅致。我们来此可以观赏那跌宕有致的建筑,也可以寻访这里最早主人的足迹和后来住持这里的伟岸身影,谛听那曾经饱满悠扬的琅琅书声。女主角也是如此,回想着父亲的话,看着那个在枕流石上静静读书的年轻人,一瞬间,仿佛回到千年前的岁月,目睹一位清雅、俊朗的书生心无旁骛的在此品读诗书。流转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我们,还有我们对文化的崇敬。
  周筠与耿华第三次相遇是在风景秀丽的花径、如琴湖旁。花径,是大诗人白居易吟桃花的地方。庐山到处是诗歌,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与诗歌总有斩不断的情缘。这首《大林寺桃花》就是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时而作。现在花径亭中有块石头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也是白居易亲手书写。花径旁的如琴湖因形如提琴而得名,湖边繁花似锦,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周筠和耿华的缘分或许也是前世注定。雨中,他们再次邂逅在仙人洞旁的“御碑亭”中。御碑亭是朱元璋为纪念周大癫人而造,据说这位大癫人曾帮助他一起打过陈友谅,太祖为了感谢他,刻了此碑。“故从此地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没有找到恩人,朱元璋心里是伤感的,但是幸运的是周筠和耿华在这里找到了彼此。缘分或者说命运,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妙不可言。是庐山让他们相遇,或者说他们来庐山就是为了遇见彼此。
  
  因为有你,庐山的风景更美
  优美的风光因动人的爱情而更迷人,纯洁的爱情因秀丽的景色而更醇厚。美景与爱情相遇,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抗拒。亲爱的,因为有你,庐山的风景更加美丽。
  一起走走他们漫步过的“月照松林”吧,踩着庐山的月光,让爱意在彼此心中回荡。庐山的“月照松林”是青年情侣最喜欢的去处,它的位置很偏僻,在牯岭的最高处,一般初到庐山的人往往找不到。这里盘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夺空拔起,宛如一支浩瀚天兵集结。石壁上有陈三立题的“虎守松门”和“松涛虎啸”等石刻,更是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现在正值秋季,是赏月的好时节,仲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一起去含鄱亭看日出吧,沐浴着朝霞的光芒,许下海誓山盟的诺言。含鄱口是中国九大观日出处之一,清晨,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除了看日出,含鄱口还是观云海的好去处。“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薄薄的雾自湖中缓缓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大,转而变成白絮,变成云烟向山岗上涌来,攸忽间,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人在雾中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混浊世界。
  一起去东林寺拜佛,让慈悲的佛祖见证我们忠贞的爱情吧。东林寺是中国净土宗的发祥地,寺内建筑恢弘,松竹密植。徜徉其中,让人神清气爽,心旷而情怡。历史上,慕名而来东林寺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李白。你可能还听说过虎溪三笑的故事,慧远大师送道教的天师陆静修和儒生陶渊明回去,三人讨论问题太专注了,过了虎溪都不觉(慧远送客是从不过虎溪的),看寺门的神虎大叫起来,三人相对大笑。
  千年的庐山,处处是美景,处处是故事,《庐山恋》读懂了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恋歌。 如果你也想一探究竟,还是亲自来一趟的好。或许,这绝美的庐山,静静伫立,就是为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