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必须具备有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主权等四个基本要素。
当建国问题再次摆上台面时,全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围观这个苦难民族的欲望。这么多年了,他们的建国梦还是没有实现,是无奈,还是无意,只有决策者心里才清楚。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貌似真实的建国行动,有了更多的现实基础。
强烈且明确的建国信号
应突尼斯总统邀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1月3日对突尼斯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在巴以直接和谈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巴方另辟蹊径,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其独立建国目标的具体行动。
巴勒斯坦最新一轮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的行动是从南美洲开始的。前不久阿巴斯访问了巴西,巴西政府不仅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而且还向世界各国发出了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倡议。阿巴斯在巴勒斯坦驻巴西大使馆奠基仪式上说:“我们希望中东问题四方和以安理会为首的联合国其他机构按照国际法准则出台一个新的和平计划,以代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和平谈判。”
事情的进展超出想象,继巴西率先承认巴勒斯坦是独立国家之后,南美洲随即掀起了一股“承认”旋风。先后有阿根廷、玻利维亚、乌拉圭、智利、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巴外交部称,未来数月内,巴拉圭也将加入这一阵营。巴拉圭和厄瓜多尔等国领导人极可能随后采取类似行动以示支持。
不久前,巴勒斯坦另一派别也释放出不同寻常的信号——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领导人表示,同意以全世界巴勒斯坦人通过公投方式,来决定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实际停火线为边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方案。
巴勒斯坦要想建国,美国因素同样不容忽视。2010年12月,美国中东特使米切尔在巴勒斯坦领导人办公总部,与阿巴斯进行了为时近3个小时的会谈。会后他对记者表示,他努力的目标是促使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以色列则拥有安全、固若金汤的边界。
针对巴勒斯坦近期频繁的外交动作,以色列在1月3日作出反应。“以方从未完全拒绝延长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冻结令,是美国方面在未予知会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放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显得很无辜,“美国高级官员将于近期重返中东地区,继续为巴以直接谈判展开斡旋。”言下之意,当时中断和谈他也没办法,不过现在你想和好我也随时敞开大门。
一方是积极进攻,另一方是半推半就,巴勒斯坦的建国终于看到了曙光。历史又到了真正的转折点。
建国存在的隐患
虽然阿拉法特在1988年就宣读了《独立宣言》并宣称建国,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必须具备有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主权等四个基本要素。而目前巴勒斯坦并不完全具备建立国家所需的四要素。因为巴以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在政府组织方面, 巴勒斯坦占领地两个权力中心和两个政府的存在还将自治区带到了分裂的边缘。以色列控制了领海和领空,以军经常能够轻易地大举进入巴控制区。另外,由于极其依赖美国、欧盟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援助,没有这些国家的同意和承认,巴勒斯坦国也难以建立和生存。
在巴勒斯坦内部,分歧也相当明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务实主义政策为巴勒斯坦建国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众多巴激进组织信奉以武力解决巴以争端。由于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存在分歧,从2006年到2007年,法塔赫和哈马斯矛盾不断冲突不止,内斗不止使得巴方的力量很分散,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削弱了主张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国际社会对巴方的同情。
另外,巴勒斯坦建国遥不可及,也与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有关。战略方面,以色列如同美国在中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在美国本土,犹太人在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其他知识界势力强大,而且犹太人参政意识尤其强烈,他们成立了为数众多的亲以集团,对美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迫于犹太人的压力,美国政客不敢轻易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或许是早就看到这些因素的影响,2003年11月当阿拉法特躺在法国医院的时候,至死都未能瞑目。
机不可失:巴以都要再上一课
巴以冲突的历史相当悠久,但最近一阶段的斗法源于英国。大英帝国善于给世界地图画圈圈分界线,所以它的势力跑到哪里,哪里就有领土纷争。麦克马洪线是一例,巴以冲突是另一例。二战结束后,英国充当世界大国的能力已被战争大大削弱,眼看着烂摊子没法收拾,遂决定提交联合国处理。此后数十载,四场大规模的中东战争更是耗尽巴勒斯坦的元气。每当暴力发生时,外交官和媒体舆论都呼吁一个两国分治的解决方案。这听起来非常简单:如果两国人民不能共享土地,他们必须分而治之。对一些外人来说,这似乎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法,甚至在1947年联合国就曾提案呼吁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和阿拉伯国家。1937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结论是,“在一个领土狭窄的小国内,两个民族之间已经发生了一场无法控制的冲突。”答案只能是分治。
事实上,阿拉伯人60年前拒绝了联合国的分治计划,这一直以来给予以色列和它的支持者在意识形态上的泰然心态。以色列前外交部长阿巴·埃班曾打趣说,巴勒斯坦人“从未放弃过错失良机的机会。”以色列版本的故事是,阿拉伯人已经四次错过巴勒斯坦建国的机会。他们本可以同意1947年的分治计划;他们本可以在1947-1948年战争之后达致和平;1967年以色列重划了和邻国的版图之后他们本可以再有一次机会(那场战争的英雄摩西·达扬说,“我们一直都在等那个电话响起。”);2000年他们又有了一次机会,时任以色列总理,现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埃胡德·巴拉克在比尔·克林顿召集的戴维营重要首脑峰会上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这个关于以色列人接受但阿拉伯人拒绝解决方案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让以色列的支持者们心安理得的坊间轶事。值得记住的是,直到以色列诞生40年后的1988年,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才放弃了解放从约旦河至地中海的整个巴勒斯坦的目标。同样,更多的真相也被以色列所承认的事实所遮蔽。以色列也曾经错失过很多机会,而且对调停也很长时间持有否决态度。
多年持续的暴力冲突,让中东这块人类宗教圣地伤痕累累。和平相处,在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时候,对于双方来说都不该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巴勒斯坦建国便是一个契机:和平相处能使巴勒斯坦更快地实现建国,同样,巴勒斯坦建国又能让两国更加平等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