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改革的乐与痛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10期


  身为出租车司机的他每个周四都休息,宁可不赚那一天的钱,也要给这老爷车做一天的保养维修。这种汽车使用观念的结果就是:他爸爸开了大半辈子后的车又传给了他。
  
  “时间有限,要做的工作却非常多。”79岁的古巴国家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古共六大)上说,这个句子的主语当然是指古巴政府,但外国媒体都认为,这种对于时间和任务的紧迫感,也是耄耋之年的劳尔自己的内心独白。
  经济改革,成了此次古共六大的重头戏,通过的内容有:允许房屋和汽车买卖;最终取消为古巴人提供食品物资价格补贴的“供应卡”;放宽对闲置土地的限制,将其交给个体农民经营;允许银行向私营劳动者发放贷款。古共六大还讨论并通过《经济社会政策方针》,包括裁撤上百万国有部门岗位、削减补贴、鼓励更多私营经济、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鼓励更多外国投资和削减国家开支等大约300项经济提议。
  在这个春天里,古巴的改革开始了。
  买房买车,古巴人梦想成真?
  走在古巴城市街头,外国游客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产的美国福特、庞迪克、别克等在希区柯克的黑白电影中才能看得到的老爷车,以它们傲人的姿态行驶着,让游客们觉得自己似乎走进了汽车博物馆。
  但在目前的古巴,俄罗斯的“拉达”、法国的“标致”和美国的“起亚”等现代款式的汽车在数量上是绝对多于1950年代的美国老爷车,不过那些新车往往是归属国有,并不能通过市场自由买卖。因为根据古巴的现行法律,允许自由买卖的车,必须是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之前就在路上跑的车,也就是说,只有“车龄”半百的才允许自由买卖。因此古巴人希望,此次的“开放买车”可以让被限制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古巴汽车市场真的放开。
  古巴的出租车司机米歇尔把他的1952年款美国产普利茅斯车改装上了柴油发动机,变成了出租车,要价大约1美元每公里(约6元人民币)。他说如果允许汽车买卖,他想换辆新车。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只开过老爷车,或许对新车不容易适应。至于说一旦汽车买卖开放,老爷车的命运会不会都像美国电影里一样进了报废厂被压成铁块?米歇尔觉得不会,“游客们会喜欢开老爷车拍照的”。米歇尔的汽车手闸旁边,放着一个装维他命的小塑料瓶,他说那是他在美国的亲戚给他的新玩意儿。
  当然,出租车司机本身,就是古巴开放私营经济的产物。2010年9月,古巴政府允许私营经济经营,截止2011年3月,已经有1万7千多名古巴人领取到了私营执照,行业多数集中于理发店、出租车司机、水管工、汽车修理工、比萨饼工人、美甲师等,也允许获得执照的古巴民众把自己家出租给游客作旅馆。
  事实上,这位司机觉得从汽车的问题上就可以看出,古巴人奉行的是另一种价值观。他们不想进入“买车—报废(甚至没到报废期)—再买车”那样过度浪费式的消费模式,他每个周四都休息,宁可不赚那一天的钱,也要给这老爷车做一天的保养维修。这种汽车使用观念的结果就是:他爸爸开了大半辈子后的车又传给了他。他说:“这车和大米、豆子和烤肉一样,已经是我们国家特征的一部分了,我们把这些美国老爷车看成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地爱护。”想必经历过物质紧张时期的中国人,能够明白他对于得来不易之物的那种依恋。
  问题就是,古巴本来就资源紧缺,而老爷车由于车身笨重,还偏偏费油,如此看来,老爷车在古巴的淘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有关汽车买卖的细则还未公布。而比买车更能触动古巴人神经的,应该算是房屋买卖。
  2008年4月,也是劳尔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后不久,古巴政府允许租住单位住房的职工,可以把房子转让给亲属或儿女,此前,连把房子给儿女也是被禁止的。2010年5月,古巴政府又允许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在获得许可后自己建房,以缓解住房紧张。即便如此,虽然古巴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古巴的房产却被控制得相当严格。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个角落,那里是“黑市”所在。83岁的曼努埃尔·瓦斯克兹是“黑市”中的房屋中介,只有得到准许的人才可以做这样的生意,他说40年来经手过2000多桩房屋“交易”。瓦斯克兹说:“古巴革命很成功,但是还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家庭添了新成员,夫妻离婚后需要两套房子,或者是空巢的老人发现自己住一间公寓太大了,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我来帮忙了。”
  按照古巴现行法律,古巴人拥有住房,但不能买卖,只能用价值相近的房子去换,也就是说,瓦斯克兹就是为“换房人”牵线搭桥、收取中介费的人。“有些人手里有钱,却没有房子,所以政府开放房屋买卖是对的。”瓦斯克兹说。
  房地产市场的改革,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改革领域之一。或许注意到了俄罗斯房地产中出现的“新地主”现象,劳尔·卡斯特罗说绝不允许古巴出现“资产集中”,即少数人拥有多数资产。古巴具体的房屋买卖开放细则将会在近期内公布。曾到访过古巴并采访了切·格瓦拉之子的香港独立记者张翠容在对本刊记者提到古巴改革时认为,古巴此次改革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防止在改革中出现贫富的两极分化,那是俄罗斯与东欧等国在经济转型开放过程中所留下的永远的痛。
  食品,80%依赖进口
  古巴人享受几乎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国家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廉价住房等等,以至于拍摄过反小布什纪录片《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特地跑到古巴去,拍摄了一部名为《医疗内部》的纪录片,探讨为何美国作为大国却无法让国民享受古巴那样免费的医疗福利。
  尽管福利很好,但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和生产力水平有限,古巴人生活中80%的食品都依赖进口,在本国经济作物产量波动、出口不利之时,食品的短缺就很严重。古巴人有个笑话:革命成功之处在于教育、医疗和体育,失败之处呢?早餐、午餐和晚餐。香港独立记者张翠容曾讲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因为食品匮乏,古巴人向来不留客人吃晚饭,但一位古巴朋友兴奋地留她吃晚饭,说有“鸡”,结果张翠容发现,所谓的“鸡”,就是用来调味的“鸡精”。
  那么,现在古巴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亚尼·桑切斯是古巴最著名的博客写手之一,她是个70后,毕业于大学语言学专业。2002年时她曾经移民瑞士,但两年后又和独立作家丈夫一起回到了古巴。2007年4月,她建立了自己的博客“Y世代”,用网络博客真实地记录古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她被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媒体视为古巴网络与信息革命的先驱。她如今和丈夫住在哈瓦那市中心的一栋公寓里,从公寓的窗户可以望见革命广场,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就在那个广场检阅三军,为了庆祝古巴在“猪湾事件”中成功击退登陆美军50周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亚尼·桑切斯的出现是古巴逐渐变革的一个标志。最初时,桑切斯不得不偷偷地溜进外国朋友居住的星级酒店,因为只有那里才可以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劳尔领导时期,政府允许个人购买手机和电脑,此前电脑只能卖给外国人和企业,而互联网接入也更加容易了。桑切斯还曾分别向奥巴马与卡斯特罗问了7个有关古巴与美国关系的问题,希望通过民间的方式让两国领导人进行沟通。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古巴博客作家,她在博客中所描绘的个人生活却因为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短缺而显得令人唏嘘。她在4月3日的一篇名为《油的心理》的博客中写出了食用油的短缺和她的贫困:“一滴油从我的腿上滑了下去,我连忙把它抹在鞋子和脚踝之间,免得我的高中同学见到。几个月以来,我家里只能用矿物油做菜,而且连这矿物油还是我做药剂师的亲戚从单位给我们‘偷回来’的。这种油在加热时会呈现金黄的颜色和白泡沫,看起来就像是美食杂志照片上的样子,不过我们的身体无法吸收这些脂肪,因为这种油是用来制造卸妆油、香水和人造奶油的,它只会滑过我们的肠子。”
  
  而之所以要用矿物油来做菜的原因,是因为物资紧缺而价格飞涨,令她难以承受:“我们是幸运的,还有人‘偷’给我们,其他很多人不得不用蒸馏提纯过的发动机油(提取自太阳花、大豆和橄榄)来做菜,导致很多古巴人都对这种油心有余悸。许多家庭都只知道油炸食品怎么做,却没做过。几天以前,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蔬菜籽油的价格上涨了11.6%,汽油价格也在涨,虽然我没车,不至于看着手中有数的比索变成越来越少的汽油,但我盘中的菜也天天在涨价。”
  古巴每年用于食品进口的花费高达15亿美元。而且,由于古巴政府从1962年起实行通过“供应卡”向民众销售食品的做法,“供应卡”上的食品价格会比市场价格低将近20倍,此次古共六大就通过了取消“供应卡”的规定,说明古巴政府真的负担不起了。
  劳尔,不得不改革
  2008年2月,劳尔接替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出任古巴政府的实际领导人,他对古巴人做出的最重要的声明,就是改革。尽管心系改革,但当年与哥哥一起在山里打过游击的劳尔很清楚改革应该是渐进性的,而不是毁灭性的。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本刊曾经刊发过描写劳尔的女儿——玛丽拉·卡斯特罗的文章,她在古巴政府下属的一个性疾病防控中心担任主任,她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讲,她曾经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提议写给父亲劳尔看,劳尔对玛丽拉说,你说的我都认可,但有些事情不能急,只能慢慢来。
  同年3月,古巴政府放开了手机的购买限制,之前手机只能卖给外国人,紧接着是电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改革之外,经济生产领域在2008年的最大变革可能要算将闲置的土地租给农民进行耕种,实际上相当于在保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让渡部分使用权给私人。
  2008年6月,古巴人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第一次拿到了自己的奖金,古巴政府宣布实行按劳分配,对表现突出者发放奖金。7月,古巴开设了播放外国电视节目的24小时频道。
  2010年9月,古巴政府允许发展私营经济,并计划在2011年3月精简50万国有企业人员,实际上开放私营的最主要目的,也是解决这部分“被精简”人员的就业问题,并最终减轻政府的开支负担。
  而此次古巴政府宣布的取消食品低价配额补贴,也是在尽力地减轻古巴的国家财政负担,而之所以这样改革,可见古巴正在努力地扭转财政状况。据法国左翼报纸、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报道,如果不改革,古巴到2015年将有100万人失业,如果按照2008年古巴统计的人口数字1140万来计算,失业人口将占到人口总数的将近十分之一,情况十分紧迫。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古巴政府的外债已经高达210亿美元。内有失业,外债高筑,身为领导人的劳尔上台积极推动改革,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石油将改变古巴?
  目前,古巴的经济基本依靠这样东西来支撑:蔗糖、雪茄、旅游和侨民汇款,但后两者在美国金融危机时受到重创,尤其是小布什政府时期收紧了去古巴旅游的申请规则,相当于勒紧了口袋不给古巴旅游收入。但就在古巴决意进行经济改革之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宽了对于学生、游客等美国人的古巴旅游限制,让古巴的“旅游外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其实,古巴政府也一直没停思考“赚外汇”的问题。
  4月24日,古巴糖业部长宣布,该国这一季估计会产蔗糖120万吨,本国每年会消耗70万吨糖,而中国与古巴签有40万吨糖的长期进口协议,是最主要的古巴糖进口商;古巴在2011年还将向德、法等欧洲国家出口3万吨的烹饪用木炭;古巴还是朗姆酒出口国,由法国公司与古巴公司合资的朗姆酒厂,将在2011年向美国等国出售4百万瓶朗姆酒。此外,古巴政府也看中了古巴雪茄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并且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雪茄节,借此来推销古巴雪茄。
  由意大利设计、新加坡制造的石油钻井平台将在7月完工,届时位于墨西哥湾的古巴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也将开始,估计到2013年时,可年产石油200亿桶。石油经济是当今世界包括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和中东等多数国家和经济体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有了石油,古巴经济的春天还远吗?而前面那些国家的共同点,就是石油收入使得他们拥有了与美国叫板的底气,这恰恰是古巴所希望的。与古巴合作开发石油的企业分别来自西班牙、俄罗斯、委内瑞拉、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政治原因,近在咫尺的美国石油企业只好眼睁睁看着墨西哥湾的油“肥了外人田”。
  古巴政府也意识到了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所在,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刊文指出:为了买到同样的东西,古巴不得不多付钱。去年一年间,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47%,玉米上涨了62%,大豆油上涨了45%,奶粉上涨了57.7%。
  因为语言相通,西班牙近几年在经济合作上一直在古巴占尽优势,4月21日,西班牙一家公司宣布正在与古巴政府协商,在古巴西部建立一个综合性高尔夫度假区,这也是古巴决心开发旅游业的信号之一。
  对于外资,古巴曾在1995年颁布了《投资法》,规定除了教育、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外,均开放接受外国投资。而中资公司也是在古巴投资的外国公司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华为公司于2000年进入古巴市场,今年2月,华为产品在古巴国际通讯节上获得了最佳质量产品奖。华为在古巴通信基础设备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而此次古巴改革,必将使得古巴的私营经济得以兴旺,也将会为像华为这样的中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