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英雄的诞生
1938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失业率,犯罪率也随之水涨船高。随着社会境况的黯淡,19岁的杰瑞·西格尔脑子里有个形象越来越清晰: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男性,脚蹬红靴身穿蓝色紧身衣,不仅如此,在他健硕的身体上还外穿这一条鲜红内裤:他是钢铁之子,是未来的光芒,他是超人。
几年以前,当杰瑞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创作过类似的形象:那是一个光着脑袋的邪恶形象,也叫超人,不过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杰瑞的朋友乔·沙斯特也支持他的“新超人”计划,他们联合在《科幻小说》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画成漫画登在日报上。为此他们给每一份报纸投稿,但是收到的都是退稿信,稿纸上密密的都是“×”:一个男人能轻易跳上大楼,随手举起汽车,谁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呢?
但随着经济萧条的来临,漫画家谢尔顿·梅尔却开始看好这部作品,他把它推荐给了自己的老板,但没有得到重视;慧眼识英雄的谢尔顿转头走向了国家联合出版公司(即美国最大漫画公司之一D.C公司的前身)的创始人马尔科姆。当时的公司落成不久,亟待出版新鲜的东西来填充业务的空白,于是1938年10月,在这家公司出品的第一期《动作漫画》封面上,脚蹬红靴身穿蓝色紧身衣的超人把一辆汽车高高举过了头顶,就此一举成名。
身怀绝技、伸张正义的超级英雄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这离超人创意的诞生,已经相隔了5年。到了1939年,每一份美国报纸都争着刊载《超人》,并且他的故事开始在广播中播出,到了1948年,出现了第一部超人电影。
寡头公司的战与和
美国有两大漫画公司,D.C和惊奇,它们是绝大多数超级英雄的摇篮。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之间,并不像其他行业寡头之间一样战争频频,相反在竞争的同时,他们更像同一战壕里的合作者。从1940年来,它们开放让旗下的英雄互相串门,互相交流同胞感情;有的时候,英雄们会因为门派差异和个性不合而大打出手。
D.C公司的英雄们大多神出鬼没,有着神话般的写意,而与D.C公司那些天马行空般的超级英雄不一样,惊奇公司的则比较写实,例如它们的招牌明星蜘蛛侠,原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中学生。
几十年来,这两家公司可谓旗鼓相当,一共生产了7000多名超级英雄,尽管大多数最后半途因人气不够而“非正常死亡”,可一个稍稍对美国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可以闭着眼数出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
渡边淳一曾说过,“每个男人在心底,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而事实上,每个美国英雄不是一天就能打造好的。以超人为例,在登场时,他并不像后来那样强大,力量只能举起一辆车,并且不能飞翔,而不像后来那样翱翔天际,空手能推动山峰和巨轮;而在速度上,从快过奔驰的列车,到后来超越光速、可以打破时间的壁障,超人终于成为了神话。
不仅如此,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超人的故事内容就大大丰富起来,1955年出现了超人的狗“超狗”,甚至出现了它自己的冒险故事;1959年出现了超人的堂妹“超女”。
而1960年是超级英雄们的命运里最具革命性的一年,美国漫画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化。超级英雄《闪电侠》漫画推出了“平行宇宙”的叙述概念,也就是说有一个“闪电侠”可以战斗在上世纪40年代,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闪电侠又可以在1960年惩强扶弱,两者并行不悖。这一种叙述的方式让漫画迷们接受了各式各样的讲述角度,也让超级英雄摆脱了时间连贯性的束缚,就在闪电侠之后的几年里,所有的超级英雄都迎来了自己的“平行宇宙”。
英雄在进化
尽管最火的超级英雄已经从超人一路传承到了来自外星的变形金刚,但无一例外的是,无论英雄们天赋异禀(如超人),还是后天通过高科技武器、身手过人(如蝙蝠侠),或者机缘巧合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如蜘蛛侠),他们身上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却都能深入人心,惩恶扬善的故事也无不传递着美国民众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同时,就像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失业率、犯罪率剧增的动荡期,身怀绝技、伸张正义的超级英雄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随着真实世界的变化,纸张上虚构的超级英雄们随着时间一起,不断迎来了各自的精彩。
随着女权主义的水涨船高,D.C公司在1941年末首次推出女性超级英雄——非凡超女的形象,打破了以男性英雄为主、女士靠边当花瓶的尴尬局面。D.C的对手惊奇公司也顺势借力推出了非凡超女的情侣非凡超人。
在美国黑人权利运动兴起的上世纪60年代,惊奇公司在1966年推出了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形象——黑豹,D.C漫画公司随即推出“黑色闪电”作为回应。
伴随着美国同性恋维权运动的发展,1992年,惊奇公司甚至推出了第一个宣称自己是同性恋的超级英雄北极星,D.C漫画不甘落后,随即也推出了同性恋超级英雄:在这个叫做“权力”的英雄团体里,两位主角角色甚至是一对同性恋夫妻……
英雄照进现实
超级英雄的装扮意味着什么?
电影《海扁王》给出的答案是:在平日里胆小怕事的男主角,通过穿上一身绿色的蒙面装,将自己想象成超级英雄,勇气也获得了成倍的增长。
与此同时,超级英雄们的影子也开始折射进时尚界里,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服装大师蒂埃里·穆勒便以富于线条感的设计塑造了许多时装上的英雄形象。业界一度将他誉为超级英雄风格的天才传播者;已故的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善于从神秘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季男装设计,却让人联想到活跃在各种功夫片中的东洋忍者形象,这无疑来自于日本英雄片。
在2008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超级英雄:时尚与幻想”盛大展览里。大都会博物馆分馆长曾经如此论述超级英雄和时尚的关系:“超级英雄可以看作是时尚的隐喻,超级英雄和时尚都代表着我们对身体的痴迷,以及对个性和变化的渴望。”
而在向时尚界挺进的同时,超级英雄也开始频频现身真实世界。《纽约时报》曾报道过,如今在美国各地,有数百位身穿超人衣的“平民超级英雄”。夜幕来临时,他们穿着超人服,在街头除恶扬善。而那位每到深夜,便会身着黑色紧身衣,眼戴蓝色面罩,造访贫民居住的小屋、天桥,派发100港元、罐头、即食面的香港紫荆女侠,尽管现在依然身份未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她也是超级英雄的粉丝。
市场化运作、技术团队配合、轻车熟路的编剧套路,这条流水生产线制造的美国超级英雄传递的不过是最简单的价值观,而公平和正义,却永远是全人类都能广泛认可和接受的。
或许,当年刚刚19岁的杰瑞·西格尔提笔写下“超人”这两个字时,他已经赢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