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之都伦敦

2011-12-29 00:00:00王猛
看世界 2011年22期


  每当国际上出现著名流亡者的时候,伦敦就出现了。从19世纪的马克思,到20世纪的戴高乐,再到21世纪的诸多国际政坛大佬,尽管各方意识形态千差万别,政治诉求判若云泥,而伦敦,统统接纳了他们。对于流亡者来说,到了伦敦,往往意味着基本上可以脱离险境。伦敦,流亡者的天堂。
  今年10月13日,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英国外交部已就叙利亚当局威胁流亡活动人士一事传召叙利亚驻伦敦大使。早在6月份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说叙利亚使馆一名外交官对流亡英国的叙利亚人进行“胁迫”,这些流亡人士在叙利亚的家人据称也遭到“威胁”,英国外交部再次传召叙大使。
  人们应该都还记得,今年3月利比亚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利比亚外长库萨较早脱离卡扎菲政权,寻求政治避难的地点就是英国伦敦。
  英国人对此并不惊讶,因为不少国家的政治人物获准在英国避难。一般百姓在伦敦街头也许看不到这些风云人物,但他们眼前的酒店、豪宅、高级跑车的主人可能就是俄罗斯寡头、某国前总统、前总理或者反对派领导人。
  马克思的伦敦之旅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法国等西欧国家带来了一种民族感,政府在理论上要承认每个人都是国家公民。在此情况下,流亡便成了不够爱国的表现。到了19世纪,流亡者成了反对革命的同义词。真正改变这一“偏见”的人是马克思。
  1849年,马克思开始其在伦敦长达34年的流亡之旅。19世纪50年代,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解体使马克思从活跃的政治领域完全退了出来,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勤勉,并且常常是伦敦流亡者各种密谋计划的观察家。这些流亡者不可能在自己国土上参与本国政治,于是被赶出大陆,他们大多选择在伦敦进行政治活动。
  1851年的“平等宴会”使马克思被其他的流亡者孤立了。马克思开始过上一种真正的退职生活,他也坦承,面对这种情况自己感到很愉快。在工业革命的发源之国,马克思亲身感受了资本主义最显著的特性。他在大英图书馆里熬过一个个寒冬,他的《资本论》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这座浮华而同时又穷困潦倒的城市完成的。1852年和1854年,他的两个孩子分别因肺炎和霍乱,在贫病交加中,在他们租借的喧闹、破旧和肮脏的市中心的公寓里死去。
  19世纪70年代期间,马克思的生活变得非常平静。他的家不再是公社流亡者或者英国工会领导人的聚集地。虽然他增强了对陌生人(尤其是德国人)的警惕性,不过马克思仍乐于接待同情社会主义的外国人。但日常的拜访只限制在他的家人和他的“科学的朋友”的小圈子。马克思坚定地拒绝了无数次公开演讲的邀请,他的情绪还是非常平和的,对于公开争论的兴趣大大减弱了。
  1875年,马克思一家最后一次搬家,搬到了同一条街上的一栋小一些的优雅的房屋里。尽管马克思不得不在恩格斯的接济下生活,但过去20年的经济忧虑已经结束了。1883年,政治流亡者马克思安眠于北伦敦的一个墓园里。
  他信的惬意停留
  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占领总理府,附近道路很快被封锁。途中泰国军警的行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一切都显示,泰国军方趁他信到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发动了军事政变。得知消息后,他信试图通过泰国电视台宣布国内进入紧急状态,解除颂提陆军司令的职,但是各大电视台都已被控制。他信给内阁成员打电话,同样打不通。
  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外,反对他信的示威者也聚集了起来,高喊“他信下地狱”的口号。泰国驻美国使馆此时也处在混乱之中。最终,他信不得不接受失败。后来的消息透露,他信原计划租用俄罗斯飞机飞往英国伦敦,但后来改变了计划,还是乘坐了专机前往。而颇为搞笑的是,随着局势渐渐平静下来,大批泰国居民和游客纷纷走上街头,更有人甚至抱怨说,政变这么快就结束了,“不带劲”呀!
  军方的政变“不带劲”,他信的流亡够带劲就行了。当地时间9月20日,他信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伦敦盖特维克机场。走下舷梯时,他信先是挥手致意,三度双手合十向四周的人报以传统的泰式问候。随后,他信与前来接机的人拥抱,并再度双手合十问候。
  对于流亡伦敦,英国政府显示出宽容的态度。其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表示,英国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不接受他信,因为他的一切手续都合法。此外,他信的伦敦之行其实是“私人访问”。全世界都少见这样的“访问”,一访就是好几年。
  由于在伦敦早就拥有私人产业,他信的伦敦生活一点都不艰难。他到伦敦时小女儿正在伦敦经济学院就读,平时就住在私家住宅中,而此前他信也是频频来伦敦探望女儿。他信在伦敦的房子有两层楼高,共有5间睡房。这栋有着100年历史的老屋,一度是英国著名歌手克里夫·理查德的住宅,而且切尔西球队的著名球星德罗巴也是他的邻居。此外,他信也从未跟外界脱离联系。这位泰国前电信业大亨,总共拥有8台手机,以及20张SIM卡。
  平日,除了在著名的哈罗兹百货公司购物外,他信还经常光顾泰国餐馆,例如品尝泰国糯米饭,泰国口味的食物等等。此外,他也是一家著名中国餐馆——皇家中国俱乐部的常客。在流亡期间,最让他头疼的问题是他的发型。他信说,每当他去香港和新加坡,他都会邀请他最喜爱的美发师,从泰国飞来替他美发。最后,他邀请一位西班牙美发师,替他修剪“不要太短的发型”。他信还把泰国著名歌星莎兰娜请到伦敦,除打球外两人还一起上卡拉OK唱歌。莎兰娜的新专辑在日本发行时,他信曾邀请莎兰娜到东京著名的购物区新宿,购买新衣服给她。
  穆沙拉夫的流亡路
  自从1947年独立,巴基斯坦政坛就一直没消停过。政变、政治清算和流亡就成为惯例。最新的例子是穆沙拉夫。2008年8月,穆沙拉夫宣布辞去巴基斯坦总统职位,他的政敌随后要求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算,尤以被他逼迫流亡的谢里夫为首。于是,穆沙拉夫的生活状态被迫转为流亡——目的地是伦敦。
  2009年7月10日,一则个人房产买卖消息成了国际新闻,因为买主是穆沙拉夫。这座房子坐落在艾德威尔路,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住宅相邻。穆沙拉夫购买的房产并非传说中价值300万到500万英镑的别墅,而是一个有三间半卧室的公寓。
  穆沙拉夫为外人所知的工资收入有限,考虑到穆沙拉夫要负担卸任前在巴基斯坦国内建的耗资125万英镑的退休别墅,他的儿子去年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不可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从而让那位神秘的友人成为媒体的焦点。来自巴基斯坦的政敌说,穆沙拉夫的积蓄可能来自曾经与其他国家进行的高端交易,最明显的就是与美国政府进行的数10亿美元的联合反恐,那时有大量财富没在政府留下记录。
  不过这个有些“阴谋论”意味的消息至今无法证实,可以证实的收入是穆沙拉夫的演讲费。从2008年中东、欧洲到2009年的美国,国际知名公关公司把穆沙拉夫作为顶级的主题演讲者推出,演讲内容主要在反恐这一块。他的身价高达单场20万美元,保证他能在伦敦过上不错的日子。
  巴基斯坦政府对穆沙拉夫也还不错,他们安排了总统级别的全套安保程序给他。穆沙拉夫离开或回到伦敦,都有专车和特勤人员迎送,这个钱由巴基斯坦国库支付。闲得没事的时候,穆沙拉夫跟巴基斯坦最著名的歌手合唱传统歌曲的一段视频在YouTube上引起了轰动。穆沙拉夫携妻子在英国媒体前的每次亮相总是那么风度翩翩,更每每有上流社会人士陪伴,处处倍受礼遇。
  
  到了2010年,穆沙拉夫突然爆料要组织新政党,参加在2013年举行的下届大选。他希望借此帮助正处于“可悲境地”的巴基斯坦人恢复自信心,并认为自己有机会再度当选总统。他说:“我可以200%确定我会参加下届大选。”
  普京政敌在伦敦
  最近,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把切尔西老板阿布告上了英国法庭,涉及金额高达32亿英镑。涉案金额之大,令人咋舌。是什么让两位故人反目至此,这还得从10年前说起。
  自从普京上台后,就开始了与俄罗斯的金融寡头们的较量。2001年,别列佐夫斯基在他组建的“自由俄罗斯”党两名领导人相继身亡后,开始其流亡生涯。别列佐夫斯基的离开,却让当时冉冉升起的阿布抓住机会。阿布刚刚发迹时,曾在别列佐夫斯基的庇护下发了大财。当“教父”别列佐夫斯基逃亡后,阿布乘机低价收购了其麾下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等产业,一跃成为新的俄罗斯寡头。
  流亡伦敦的别列佐夫斯基于2003年获得“政治难民”身份。次年,他花1000万英镑买下172公顷的地产,在伦敦西北部的哈罗区住了下来。为免遭清算,身为亿万富翁的别列佐夫斯基刻意保持低调。在他的房子周边,有一队退役士兵守卫,房屋装备防弹玻璃窗、加厚钢板门、红外线监视器和针孔摄像机。
  根据别列佐夫斯基的说法,是他当年将普京引荐给叶利钦成为接班人的。现在倒好,普京反过来收拾自己了。刻骨的仇恨让别列佐夫斯基在流亡期间,不惜斥巨资支持各种反俄活动。别列佐夫斯基曾承认,自己资助了乌克兰“橙色革命”。2007年,他甚至宣称将策划以武力推翻普京政权,并涉嫌雇佣前克格勃少将刺杀普京。
  为结束别列佐夫斯基这种流亡状态,俄罗斯政府先前曾提出对别列佐夫斯基的引渡要求,但却被法官驳回。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维年科曾警告别列佐夫斯基有人要谋害他。随后,英国警方逮捕了一名企图暗杀别列佐夫斯基的俄罗斯男子。别列佐夫斯基宣称,这是俄政府对他的又一次“政治迫害”。
  虽然他的活动引起伦敦和莫斯科的政治骚动,但别列佐夫斯基仍相信自己可以像没事儿人一般,不受惩罚。别列佐夫斯基依旧会奢华而小心翼翼地生活,用他身边人的话说:“他每天只是花钱,花钱,就好像没有明天。”他时常呆在位于伦敦富丽堂皇的豪宅里,身边是他最新一任妻子叶连娜,以及3次婚姻留下的6个孩子。据说别列佐夫斯基的生活比较规律:早上7点起床,用30分钟在踏步机上锻炼身体,屋外的花园虽好,但出于安全考虑他不能在那里做运动。早餐后,防弹奔驰车将他送到办公室,车后面紧紧跟着坐满保镖的越野车。这个豪华车队经常变换司机和行车路线,在市区极速飙车。他晚上9点回家,写完政治日记,凌晨3点上床睡觉。
  流亡期间,别列佐夫斯基仍不忘与阿布的旧怨,屡屡将其告上法庭。两人之间的这场官司已经持续了3年,直到最近又再次开庭。别列佐夫斯基宣称,阿布为了获得财富和影响力而背叛了友谊和忠诚。
  
  链接
  著名的伦敦流亡者
  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至伦敦,当年10月11日他曾被清廷诱骗或劫持到当时的满清驻伦敦使馆。历经几番曲折,孙中山终于被解救。被解救之后的孙中山开始扬名国际,他还办了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在其中阅读和研究。“三民主义”就是他在旅居伦敦的9个月时间里完成的。
  1939年,波兰被德国与苏联占领后,部分人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领导境外波兰人的抗战活动。
  1940年5月,德国大举进攻法国。6月14日,法国宣布投降。6月17日,戴高乐流亡英国伦敦。次日,戴高乐在伦敦发表了反对法国政府投降的著名演说。随后,以戴高乐为首的政府官员在英国伦敦建立了流亡政府,开始其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之旅。
  1967年,希腊军人发动政变,废黜国王康斯坦丁二世,末代国王被迫流亡伦敦。
  流亡伦敦的俄罗斯民权人士中,最著名的当数布科夫斯基。他在苏联时期就多次被捕,上世纪70年代苏联与西方交换政治犯时,他被与智利共产党总书记科尔巴兰互换。
  1992年,巴基斯坦统一民族运动党高层成员伊姆兰·法鲁克在巴基斯坦“失踪”,1999年在英国申请政治避难,随后一直居住在英国。此人多年来遭巴基斯坦安全机构通缉,直到今年9月16日,英国伦敦警方报告法鲁克死于一场谋杀案件。
  1999年4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贝·布托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流亡生涯,伦敦是其流亡地。
  2008年2月,贝·布托夫人遇袭身亡,她的人民党和谢里夫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获胜并组建联合政府,导致时任总统穆沙拉夫的下台并开始流亡,流亡地依然是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