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是大脑生理反应
英国科学家在对大脑感知进行研究后认为,所谓意识溢出体外的现象只是大脑理解死亡的方式。“灵魂出窍”的感觉是大脑对我们耍的“小花招”。
此前曾有不少濒临死亡的人表示有过意识脱离躯体浮在上空,或是看到亮光的经历。但是据科学家的说法,这些只是大脑在处理死亡的过程中做出的反应。
来自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对死前大脑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员瓦特表示,人们在濒死时看到“指引其前往来生的”亮光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体内用来处理阳光的细胞死亡而产生的影像。瓦特说,“这一解释说明你并非进入了灵魂领域,而是你的大脑正试图处理你从未有过的经历。”
日本科技新发现有望根治糖尿病
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最近研究出一种将胰岛细胞培育成薄膜状后进行移植的新型糖尿病治疗法。
研究人员采集了老鼠的胰岛细胞,在特殊的器皿上培育出了长2厘米、厚15微米的薄膜体,然后将两张薄膜重叠植入患有糖尿病的白鼠的背部皮肤下,并在4个月的时间里对血糖值的变化进行了测量。11只白鼠的血糖值在移植3天后均恢复正常,在食用饲料后并未出现血糖值异常上升的情况。
通过在白鼠身上进行试验后确认,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保持血糖正常,据说效果比直接移植胰岛细胞要好。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将来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组合使用,有望根治糖尿病。
重复超光速粒子实验
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是宇宙内的速度极限。9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ERN)宣布他们发现微中子的速度超过光速。怀疑论者指出这一计算结果是错误的,CERN需要重复他们的实验。
法国国家核子与粒子物理研究院负责人斯塔沃罗斯·卡萨维纳斯表示:“新实验已在两三天前开始。这项实验将帮助我们验证这一点。”他们将在6个月内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检查。
著名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表示,如果实验结果得到证实,这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相比之下,其他科学家对这一发现不以为然。萨里大学物理学教授吉姆·阿尔·克哈里里说:“不要说大话,要拿出证据。如果微中子的速度能超过光速,我就把自己的拳击内裤吃掉并且在电视上现场直播。”CERN物理学家波林·盖格农则说:“只有谣言的传播速度能够超过光速。”
地面激光器可击落太空垃圾?
目前在低地球轨道上散布着数十万颗大小各异的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垃圾将对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行构成潜在的威胁。现在,一个科学小组正计划使用地面激光器将它们击落。
激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将蒸发掉这些太空垃圾表面的一小部分外壳物质,这些被蒸发的物质将在这些太空垃圾后部产生微弱的等离子喷流,从而减缓这些太空碎片的运行速度,最终导致它们脱轨,坠入地球大气层焚毁。
该科学小组负责人克劳德·菲普斯说:“事实上你所做的是制造一枚激光推进的火箭,这些太空垃圾就靠着这种‘减速火箭’减速脱轨并最终坠毁。”
西班牙人发明变脸软件
你有没有想过,在同一天,你会有多个不同的面孔?或者,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脸?西班牙软件开发商阿图罗卡斯特罗和多媒体艺术家基莱麦克唐纳近日联合开发了一款“即时变脸”软件,它可以使视频中的用户拥有一张惟妙惟肖的名人脸。
实验软件利用研究人员贾森莎拉吉夫的面部测绘库和凯文阿特金森的图片克隆代码实现了快速实时“借脸”。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名人的照片网格化,以凸显他们的脸型和面部特征,接着该软件会将网格附于视频中用户的脸上,之后智能软件会逐步上色,使用户的脸逐渐变成名人的脸。
“可吞式香水” 让皮肤产生香味
不少人喜欢搽香水。美国哈佛大学合成生物学家谢里夫·曼西正在研制一种香水胶囊,取名为“可吞式香水”。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者像吃药一样把胶囊吞下,不久后身体就会散发出香味,像搽过香水一样。
曼西和澳大利亚艺术家露西·麦克雷合作研制香水胶囊。胶囊中含有合成香味脂质分子,模仿人体内的脂肪分子结构。
麦克雷在个人网站上写道,借助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香水胶囊“让皮肤变成一个平台、雾化器”,香味分子随代谢排出体外,与汗液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微小液滴。她和曼西希望,香水胶囊能产生如同人体“第二层皮肤”的效果。
遭遇外星人绑架或为梦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训练”志愿者在睡梦中遭遇各种外星人。
在志愿者的梦境中,外星人从系外行星驾临地球,而后绑架地球人或者在他们身上做各种实验。研究人员指出,通过一系列意识训练,他们能够让实验者获得遭遇外星人的“离体体验”。在参与实验的20名志愿者中,有7人看到了外星人。
克雷格说:“遭遇UFO和外星人可能是有意控制状态下的一种经历。几天的实验证明这种经历实际上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一些曾遭遇外星人的‘目击记录’从未得到验证,相比之下,这项实验得出的数据更为可靠。”
用手机会不会引起脑癌?
之前关于手机能否导致脑癌的争论一直备受关注,且没有结果。最近进行完的一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手机安全国际研究后,得出结论:手机用户与没有使用手机的人相比,癌症的发病率并没有差异。
由哥本哈根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长期的手机用户和非用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癌症发病率几乎相同。他们调查了所有1925年以后出生、年龄在30岁以上人群的资料;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1990年到2007年间丹麦脑癌患者人数。结果显示,两个年代的群体患脑癌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这项研究结果支持了手机不会导致脑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