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治的“走马灯时代”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22期


  勃列日涅夫在1982年去世后,曾经抓捕过勃列日涅夫女儿、女婿等家族帮派成员的安德罗波夫接任苏联领导人职位。他和勃列日涅夫以及后来的普京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是克格勃的领导人。他基本上延续了勃列日涅夫的执政方针,只不过对外政策上谨慎得多,他缺少了勃列日涅夫那种霸气的态度。或许正是因为他在诸多方面无法摆脱勃列日涅夫的影响,所以无法完全树立鲜明的个人执政风格,甚至连胸前挂满勋章这样的细节,他都紧随勃列日涅夫,不敢有所改变。
  他只是个影子
  在1982年底的《时代》杂志封面上,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安德罗波夫背后,画着已经去世的勃列日涅夫的影子,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
  为了突出安德罗波夫的克格勃背景,1983年2月的《时代》周刊封面画了一座色彩缤纷的克里姆林宫,上面是一双向左边斜視的眼睛,标题是《今日的克格勃:安德罗波夫窥視世界的眼睛》。
  1984年,上任不到两年的安德罗波夫因患长期的肾病去世,当年2月20日的《时代》周刊再次用了安德罗波夫作为封面,标题是《再次需要填补的权力真空》,暗喻安德罗波夫的短命任期画面上的他呈颔首状,仿佛是苏联再次因为权力真空而在对手美国面前显示了弱势。
  安德罗波夫最为人所称道的,恐怕只有一句话,他说:“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和起点不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应是‘多样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能‘互相模仿’。‘一体化的需求’同各国的利益之间‘会产生矛盾’。认为过去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整齐划一、处处一致是错误的。”当然这可以看成是具有沙文主义色彩的“苏联老大哥”在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松绑”,但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地表明了苏联此时的自顾不暇,这种松绑是被迫的。
  在安德罗波夫之后,进来填补权力真空的人叫做契尔年科,但他的任期更短,上任15个月后就病逝了。连续两位最高领导人在上任2年之内先后病逝,苏联末期“老人政治”与“病夫治国”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紧随着《再次需要填补的权力真空》的下一期《时代》杂志,立马用了契尔年科做封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脸旁写着一行标题《契尔年科同志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新领袖》。
  谁扶棺,谁继任
  契尔年科去世时,红场上的葬礼之上,紧随着契尔年科棺木行走的人,就是戈尔巴乔夫,外媒统统由此猜测,谁离领袖棺材最近,肯定就是下一任领导人。果然,戈尔巴乔夫上台了。54岁的他,成了苏联最年轻的领导人。他大刀阔斧的改革,通常被称为“新思维”或是“重建”,包括一个开放政策:对言论有更大的自由,放松对出版界的控制。在他的监督下,数千政治犯和持不同政见者被释放。
  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蕾莎,她的外表和举止不同于以往的俄罗斯第一夫人,带给世界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像她的前任那样不问世事,美丽优雅的蕾莎陪伴丈夫戈尔巴乔夫参与了许多国际事务。她个人的优雅举止引起西方极大关注。在当时美国把苏联妖魔化成“邪恶帝国”,她使丈夫和国家变得更有人情味。
  但戈尔巴乔夫最为强硬的禁酒令不但让苏联政府失去了巨额的税收,也激化了他与苏联民众的矛盾。沙特在美国的授意下抛售石油,使得苏联的石油出口收入骤降,拯救切尔诺贝利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则成了压垮苏联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古巴,义务地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中的受害儿童提供免费治疗,这的确是对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的帮助,但同时也显示出了这个超级大国在末期时的窘境,不得不依靠小兄弟的救助。戈尔巴乔夫在卸任之后,一直以私人基金的方式,致力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维护和覆盖工作,为了防止它再次发生可怕的事件。
  但在西方眼中,戈尔巴乔夫却是个“好的领袖”。他上任的1985年,《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写道: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他年轻、温和却令人敬畏。在当年底的《时代》周刊上,干脆把戈尔巴乔夫“势弱”的话语印在了封面上:现在的世界局势非常复杂,十分紧张。我甚至可以用一触即发来形容。
  这或许是个令美国人高兴的领袖,因为在他之前的苏联领导人从来都是对别人、别国的命运表示担忧,对苏联的未来充满希望,还从来没有过如此一位忧心忡忡的超级大国领导人,他的焦虑感,让外界看到了苏联的虚弱。
  在虚弱之后,就是求和。1985年11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画着美国总统里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头像,戈尔巴乔夫被画得年轻且稚嫩,充满了天真的表情,里根则老练许多,标题为《我们谈判吧》。而紧随其后的一期《时代》周刊则使用了双关语做标题: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