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国人颤抖的矮子
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此后,美英两军在北美展开了激烈的较量。1776年10月,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使英国的宿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纷纷改变了动摇不定的态度,英国的局面变得愈加困窘。但就在1780年,当人们都以为战争胜负已定时,美国南部殖民地革命事业出现了接近毁灭的局面。
那个夏天,上任两年的北美英军司令亨利·克林顿遵照伦敦的旨意,实行北守南进的战略方式,放弃了在纽约方面发动攻势的一切企图,并撤离费城。同时在北线实行战略收缩,以纽约为中心进行固守;同时,力图抢在法国援军到达北美之前,占领美国南部地区,以充分利用南部亲英派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等有利条件,与法美联军对抗。这片区域被称为“柔软的腹部”,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利于英军海上支援。
1780年5月,夏天刚刚开始,一支1万人的英国军队奔赴了查尔斯顿前线,并巧妙地运用战术困住了南方的美国野战军。时长6个星期的围攻,造成了美军在独立战争中一次最大的失败。美军在南部战场的全部主力部队被一网打尽,本杰明·林肯将军及其部下的5000余人被俘。南方许多人开始重新效忠英国。
5月底,南卡罗来纳的最后一支有组织的抗英武装力量,也在韦克斯豪斯被巴纳斯特·塔尔顿中校指挥的亲英派部队所击败,战斗呈现一边倒局面,英军仅仅伤亡17人,而美军死亡113人,受伤150人左右。据说战斗中英军无视美军投降的白旗,肆意杀伤美军,从而引发如此惨剧。因此这场战斗又被称为“韦克斯豪斯屠杀”。
在一片胜利声中,克林顿得意洋洋地报告说,他已经“平定了南卡罗来纳的叛乱”,断定南方战场胜利局势已定,于是北返纽约,留下康沃利斯勋爵镇守查尔斯顿。
这一天,从南卡罗来纳州来了一支吃了败仗的队伍,他们有老有少,有黑人也有白人,他们衣衫褴褛,就像为头的那位,长着一个突兀的鹰钩鼻子,脸庞上棱角分明,他就是弗朗西斯·马里恩中校,他骨瘦如柴、其貌不扬,因为脚上受了伤,他甚至是在仆人的帮助下才从马背上翻身下来。这与传闻中那个“当听到他的名字,英国士兵都会不自觉颤抖”的中校完全不一样。
美国方面的北方联军少将霍雷肖·盖茨的副官威廉姆斯上校在日志里记录过,当时,包括他在内的北方联军的人都不自觉地嘲笑着这支简陋的队伍,马里恩和他的手下在盖茨少将的命令下被遣返回了原地,负责收集情报和骚扰敌人。
但此后不久,马里恩和他的追随者又骑马回到了北卡罗来纳州。在未来13个月,他证明了自己是非主流游击战的高手。
沼泽中的“狐狸”
就在马里恩短暂停留于盖茨的阵营期间,他的故乡南卡罗来纳州东部的威廉斯堡区的居民正在奋起抗击英国人的进攻,他们发送给马里恩一条消息,希望他能够回去指挥。他欣然接受,因为他曾是南卡罗来纳州的省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此前,他也担任过南卡罗来纳州的第二届大陆团上尉连长。那时,他严肃军纪,颇得名望。
早在独立战争爆发的第一年,他就参加在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最重大战役。1776年6月28日,他在指挥着大陆团,依靠一个未完成的防御工事守卫住了查尔斯顿港的入口,并击退了9艘英国军舰的攻击。但3年后,因为指挥不当,他错失机会,被英国人的军队击溃。这一次,他要卷土重来了。
在卡罗来纳州,遍布流速慢、水沙多的河流和满是黑水沼泽的地区,这对马里恩非常有利,因为他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这个老兵,年近50岁,但身处洼地中就像夜行动物,机警而灵活,白天,他让队伍安全地待在黑暗之处或沼泽中的家里。当天黑以后敌人在宿营地休息时,他就带领手下人骑上马奇袭敌人。天亮时,他们即刻撤退,只留下一片混乱。无论冬夏,游击队员们都风餐露宿,饿了就吃田鼠和红薯,渴了就喝沼泽水,活动方式就像一群亡命之徒。由于弹药匮乏,在许多次战斗中每个游击队员经常只有不超过3发的子弹。
在一个炎热的夏夜,马里恩率领16名骑兵从黑暗静寂的湿地出发,袭击了一队押送160名美国俘虏的英军士兵。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24名英军被击毙,被俘的美国人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