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山林,一直是中国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归宿,而并非自己创建理想国度的开始。按理说,是人就得有梦想,比如乡下人想进城,城里人想下乡。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田园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金贵了。
作者自称老周,当过计算机教员,做过写字楼里的白领,合伙创过业,公司被收购后拿到一笔不大不小的钱,却发现房子涨价的速度永远比赚钱的速度快,而且偌大的城市,却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张书桌,于是,他跑到广西的一个监狱农场租了300亩地,开始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创业之旅。
深圳曾以7天一层楼的进度向人们展示过未来的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随后,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席卷了中国,征地和拆迁、信息产业和房地产、能源和汽车等等相继成为媒体的宠儿、经济的焦点。在经历了中关村的创业和成功后,IT人士周竹本却惊奇地发现,这座自己奋斗了10年的都市,依然没有做好迎接他和其家人的准备,于是,有了《从写字楼到玉米地》的回归之旅,有了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的梦想,有了他在21世纪的“春天的故事”。
毕竟,桃花源尽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果满是污染和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造成的“天坑”,恐怕,躲避乱世的桃花源也难以成为人类最后的家园。
所以,玉米地也需要经营和呵护,正如写字楼需要保洁和维修一样。开垦荒地、种植粮食,需要综合考虑人力成本、种子、化肥、农药,还有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即便获得丰收,还要琢磨销路。无论是财务预算、人员管理,还是流程管理、仓储物流,这其中的难度和不可预测的风险,都远胜于IT行业。不过对于周竹本来说,这次创业,收获更多的是,对中国广大民众和世风的了解。
大城市的资金紧缺、住房高涨,所有这些矛盾都在面上,而小城市中,表面的平等和深层次的行政垄断,使得创业格外艰难。因此,相对于前几年轰轰烈烈的“逃离北上广”,现在由于小城市更加注重“拼爹”,又掀起了一股回城的热潮。
在这个技术和资本不断推动全社会的时代,农业的信息化和规模化无法得到重视,但是,这段与土地零距离的接触,对中国基层社会和民众的了解,对于周竹本而言,并不是拿着长矛去刺杀风车的疯狂之举,反而更像是乔布斯在返回苹果之前,投资皮克斯动画所获取的意外收获。
玉米地里春天的努力,无论是以哪一种方式,都会让人看到丰收的喜悦。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作者:廖一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1-10-1
页数:272
定价:29.80元
《告别皇帝的中国》
作者:马国川 访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1-11
页数:224
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