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禅话(四五)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4期


  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
  
  心与性
  有一位学僧到南阳慧忠国师的道场参禅学道。一天,他向慧忠国师询问:“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的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心’与‘性’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
  慧忠国师说:“迷时,心是心、性是性,心性是有差别的;悟时心是性、性是心,二者无差别。”
  学僧又问:“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却说心与性无差别呢?难道常与无常没有差别吗?”
  “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自然就不懂了。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则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则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差别,所以在本体上,心性是不二的。”
  刚开始研究佛学的人,常常会被佛学的名词迷惑。例如,在某本经书里读到的是“心”,另一本经书中读到的却是“性”;有时讲“真如”,有时却讲“本性”。
  其实,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
  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就像将黄金打造成耳环、戒指、手镯等首饰,虽然眼中看到的金饰不同,但熔合之后都是黄金。
  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都是我们的本性,都是禅中的宝藏。
  
  眼横鼻直
  日本曹洞宗的开祖永平道元禅师,没悟道之前,曾经来到中国学习佛法。
  其间,他参礼过多位大德,也游历了众多名山古刹,最后前往浙江天童山,在当时的住持长翁如净(天童如净)禅师门下,参学3年后豁然大悟,得到如净禅师的印可。
  得法之后的永平道元禅师,在日本京都深草创建了日本最初的禅堂——兴圣寺,后因信众波多野义重等人的礼请,永平道元禅师在越前(今福井)创建了大佛寺(后更名为永平寺)。
  某天,寺里来了一位年轻的禅僧。他对永平道元禅师说:“您曾经到中国参学多年,请为我们开示您所学到的佛法大要。“
  永平道元禅师缓缓地回答:“这么多年来,我只认识到,眼睛是横的样子,鼻子是竖的样子,最后两手空空而回!”
  禅僧一脸惊讶:“老师,您没有得法,怎么可以回来?”
  永平道元禅师微微一笑:“我胸有天地、心容三界,为什么不能回来呢?”
  永平道元禅师是日本佛教史上极为杰出的思想家和宗教家,《正法眼藏》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现在,日本福井的永平寺及横滨的总持寺,同为曹洞宗的大本山寺院,信徒众多,香火鼎盛。永平寺从13世纪创建至今,派下有一万五千余座下属寺院。可以说,永平道元禅师的遗泽,不但胸如法界,还一悟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