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10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5期


  “著名主持人”、“成功女性的典范”杨澜最近在微博上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时说,“我必须老实地说,其实我个人的勇气与才华都远远不能够和大家相比。但是我生得是时候: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公开招聘主持人,我赶上了;中国的媒体和文化市场逐渐开放,我赶上了;中国和世界加深交往需要有人沟通,我赶上了;奥运赶上了;世博会赶上了。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你这家伙运气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本人物杂志,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是纪录我们的时代和命运,杨澜这篇140字之内的文字,揭示了她眼中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不失为一篇带有主观色彩的优秀自传体人物报道,这么多她赶上的,都是时代和国家的丰功伟业,于是,踏准时代脉搏的杨澜,也成了正面的、典范的成功人士。
  但这个时代与个人命运间的关系,绝不仅仅都是杨澜式的和谐。在少数成功人士之外,还有着更多的感受到改革益处同时也承受改革代价的普通百姓,他们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被强拆户、房奴、蚁族、血汗工厂的民工、陈尸地底的矿工、困厄的上访者……
  这,就是我们选取中国过去10年有代表性的个人或群体时,绝不仅仅将目光盯着所谓的成功者的原因。
  不可否认,正如完美的人不存在一样,完美的社会也不并存在。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成功者、普通人、失意者的存在,而我们所公认的更好的社会中,必定是三者比例更合理,单以财富的分配而论,我们是选择一个富极少而贫极多的金字塔型社会,还是选择一个两头小中间层多的橄榄型社会,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验这个社会的公义,政府的能力,民众的智慧与决心。
  换言之,一个人心所向、制度完善的社会,会拥抱更多具有成功感和幸福感的民众。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民众,除了吃饱穿暖小康大康的物质生活、GDP的高速增长外,还拥有对自由公正尊严强烈的向往之心,对它们反面的彻底不容忍之心。
  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制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人的提升,绝不仅仅是财富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讨论时代、制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个人绝不仅仅是一个被动者,被时代与制度所笼罩裹挟而毫无作为。在我们所框定的10年人物中,有IT精英马化腾、电影商人王中军、明星运动员姚明,也有不安于书斋的斗士学者于建嵘、不安于畅销作家身份直言社会积弊的青年韩寒,以及挑战公众标准、考验社会宽容度的木子美,还有以血汗驱动庞大经济列车的农民工阶层……无论他们身家是多是少,声名是彰是隐,他们都不是这个时代与制度的被动承受者,而是参与者,虽然他们的力量有大有小。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社会造民众,民众亦造社会。
  10年一代人,无论新世纪的这10年如何扰攘复杂,人本之诉求,人心之所向却十分清晰。曾经问过一位自己所尊敬的历史学家,你评价一个政治家、历史人物最关键的标准是什么?他答,能否推动向善的制度变革。
  也许,这个世上公道的只有时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黄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