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5期


  公共预算离我们有多远?
  财政预算至少要在各级人大公开并让代表们能看懂
  
  建设公共财政,推动预算公开,是每年都要讨论但一直没有改善的问题。
  健康透明的公共财政预算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本刊就此采访了“上书者”、经济学教授胡星斗。
  本刊记者李超
  
  1
  中国财政支出的现状怎样?
  胡星斗:民生支出过小,虽然很多地方宣称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但实际只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5%左右;政府的行政支出过高,我曾经计算过,政府的行政支出占到了所有财政支出的52%,超过了一半,官方的这个数据也达到了4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政府行政成本一般在10%以下。近几年,中国财政支出不合理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在恶化。
  2
  去年预算执行情况都公布了吗?
  胡星斗:有些地方已经公布了2010年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两会上地方政府也都会陆续公布。
  3
  公布的数据准确性如何?
  胡星斗:很多都不太准确,比如有些地方公布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率高达60%,实际上很多把行政开支和基础建设开支都算成了社会保障为代表的民生支出。“三公”消费的比率也往往隐瞒和缩小,混入到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中间。前段时间有数据称中国的公车消费是两千亿,实际上缩小了,因为这个数据仅仅指的是各级政府的公车,不包括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大学、军队,以及预算外、编制外购置的公车,估计现在单单公车消费这一块就已经会在5000亿以上了。
  4
  预算公开能从多大程度上杜绝财政支出管理的混乱?
  胡星斗:财政预算公开只是一个方面,同时,预算还要细化。如果不细化,公开了大家也看不懂,应该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项采购,不能笼统地列出一个预算数额。
  5
  预算公开的步骤是什么?
  胡星斗:首先要实现财政统一,然后是项目细化,接着是财政预算至少要在各级人大公开并让代表们能看懂,最后才能谈得上向民众公开。
  6
  预算公开的最大阻力来自哪里?
  胡星斗:既得利益者。预算不透明的体制支撑起了现有的特权。比如说教育经费很多流向了机关幼儿园、机关学校,流向北大、清华等少数大学,财政支出非常不平衡;又比如医疗支出,我们国家80%的医疗经费都开销在了党政领导干部身上。
  7
  哪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普通公民去监督政府的财政预算呢?
  胡星斗:理论上是公民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监督政府。但从法制上讲,中国还应当立法鼓励财政公益诉讼,对于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贪污腐败,任何公民、任何纳税人,都可以到法院起诉官员或政府部门,收回的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奖励起诉公民。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
  8
  什么样的数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应当具有公信力?
  胡星斗:统计局和审计局本来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但目前中国的审计部门作用不大,因为它不具备独立性,只是政府下面的一个部门,在发达国家里没有像中国这样的体制,各个国家的审计部门要么隶属于立法机构,比如议会,要么隶属于司法机构,比如法院,和政府平行。
  9
  目前哪些地方在公开财政预算上较为领先?
  胡星斗:广州和深圳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尤其是广州。广州财政预算几年前就已经在往细化的方向发展,有时也能够做到公开。但这都是相对其他地区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10
   您一直在呼吁公开政府财政,保护弱势群体,这些年来,政府在公共财政建设和预算公开方面有哪些改善?
  胡星斗:进步非常小,尽管有像广州这样的地方在做一些尝试。这也是我们的财政支出进一步畸形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