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2011-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6期


  2011年秋季男装5大趋势
  1.不能放弃美国市场:美国市场也许仍不景气,但许多家专做西装的意大利品牌公司公布报告称发货单上表明销售显著增加。
  这说明了几件事。首先,渴望创业的的美国男性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表现得更出色。其次,需要正式发言时,着便装不再恰当。第三,美国商界人士可能愿意与其欧洲及亚洲同行一样,着更为讲究的外装。
  2.也不能放弃日本市场:许多意大利时装公司(不管大小)不愿与日本人做生意,日本男士也许不储备那些更容易预测的奢侈品牌,但他们从Boglioli购买大量夹克,从Felisi购买各式皮包,从Buttero购买各种鞋履,从Bigi购买各款领带。毋庸置疑,不太知名的意大利品牌在日本创下了销售新纪录。
  3.中国的时尚消费大军不喜欢“中国制造”产品:所有购买欧洲品牌以及出口转内销名牌的私募股权公司如今的销量都日见萎缩。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不想买在本国生产但价格标签上贴着“意大利制造”的欧洲品牌,对此一点都不用感到惊奇。这对于那些认识到自己不仅做营销生意,而且也是产业生产者的公司是重大利好。
  4.韩国市场“火车头”的作用:虽说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欢欣鼓舞,但今年真正的增长,源于韩国最大的零售公司的那些消费者,以及韩国男士想穿得与东京人一样而不是穿得不入流。这尤其对于箱包以及饰件品牌是个利好消息,从蝴蝶领结、骑手帽子、大手提袋以及针织腰带市场衡量,它们把韩国视为未来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
  5.未来的市场将是定做的天下:从铁路专用线、水稻田、造船厂以及执法机构汲取灵感的流行时装风靡几年后,工装时代似乎走向了末路。
  毫无疑问,在布雷西亚(Brescia)、原宿(Harajuku)、悉尼的帕丁顿(Paddington)以及俄勒冈的波特兰(Portland)的某些地方,仍会有工装粉丝群,但男士的服饰似乎将会转向定做。
  这对英国的成衣业来说,本是好消息,但不幸的是,如今英国的大型厂家所剩无几。
  在欧洲,葡萄牙、意大利、德国以及西班牙会是最后的赢家,美国在定制成衣业还能有些许机会,但这将取决于美国男士喜欢穿什么衣服和鞋去上班及娱乐。(泰勒•布鲁尔)
  
  多个城市楼市调控细则出台
  按照 “国八条”要求,各地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截至2月20日,北京、上海、青岛、贵阳、南宁、长春、成都、南京、济南、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各城市都执行“国八条”规定的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的政策。从已出台房地产调控细则的城市来看,大多未提出量化目标,只有贵阳的表述相对具体:新建房价格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值。上海与南京则公开了房价调控目标的公布时限。(黄碧梅、李刚)
  
  美国之音将削减对华电台广播
  在预算压力之下,美国计划削减通过美国之音(VOA)电台网络进行的对华电台广播,呼应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资金紧张的广播公司采取的类似举措。近日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12年预算草案,将为美国之音普通话短波电台广播划上句号,美国之音将转而专注于通过互联网和手机播报新闻。此举既反映出预算压力,也反映出技术的不断变化。美国在重新考虑,在部分由社交网络推动的中东反抗运动之后,如何能够最好地在全球推行民主。自1941年以来,美国之音一直在中国国内进行电台广播,不过听众在不断减少。(Keith Johnson)
  
  跨国企业关注中东政治风险
  由于中东骚乱的时间问题,多数较早提供早期的10-K报表的公司,还没有明确指出该地区实际和潜在动荡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但能源生产商Noble Energ的报表已经显露出骚乱对其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报表称:“内乱可能会继续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并涉及加沙地带、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其他地区和国家。如果类似动乱愈演愈烈,该地区便可能重蹈覆辙,导致内战发生或政权更迭,对美国和以色列持敌对态度的政府上台。”另一个先知先觉者是油田服务公司Schlumberger NV,该公司也披露了对其海外业务有影响的风险。(靳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