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有位名叫大智的弟子,出外参学20年,归来后向禅师报告参学的种种见闻与长进。最后,大智问候老师:“20年来,您老人家过得还好吧?”
佛光禅师回答:“很好,很好。每天讲学、说法、著作、写经,畅游法海,也如你周游各地一般,觉得很快乐!”
大智听后,辞别老师,回到寮房休息。
第二天天还没亮,睡梦中的大智就听到佛光禅师房里传来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禅师耐心地为学僧和信徒说法开示,回到禅堂又忙着批改学僧的心得报告,或是翻阅经书、拟定信徒教材,从早到晚不曾休息。
大智终于找到一个空档,问佛光禅师:“老师,分别了20年,您老人家每天都这样忙碌吗?您已经上了年纪,不该这样辛苦。难道您从不觉得老了吗?”
佛光禅师回答:“我实在没有时间觉得自己老啊!”
“没时间老”这句话,一直盘旋在大智耳际。
有的人很年轻就觉得自己老了,这是因为他心力不济;有的人年事已高,但因心力旺盛,仍觉精神饱满。
“没时间老”就是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曾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您高寿?”老翁回答:“4岁。”大家很惊讶。老翁说,过去的70年,他都为自己活着,毫无意义。直到这4年,因为参禅学佛,为人服务,他才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因此他说,自己才活了4岁,而且忙得没时间老。
试塔坐化
唐中宗的次子——谯王李重福,前去湖北随州拜神慥禅师为师。
神慥禅师年登高寿,体弱多病,虽然已看破生死,却放心不下圆寂后遗体将放置何处的问题。弟子们觉得师父拖泥带水,但谯王李重福敬重神慥禅师,特为他造立了一座七十余尺高的宝塔准备后事。
塔成之后,李重福前去探视神慥禅师,问道:“禅师圆寂后,由何人继承您的法席呢?”
神慥禅师答:“我的弟子随州正寿禅师可以继承。”
李重福问:“正寿是什么样的人?”
神慥禅师说:“正寿是老僧弟子中有修有证者。他为人正派,契悟佛法,平日韬光养晦,陆沉在大众之中,不好与人计较,今日就介绍给您认识。”
李重福对正寿生起尊敬之心,于是请人将正寿找来,两人交谈甚契。谯王说:“老禅师的宝塔虽已完成,但不知合不合用,不如先请禅师您进去宝塔内试坐一番,看看是否合适?”
正寿禅师领命,整一整衣服后,便合掌入塔,闭目结跏趺坐。
正寿禅师久久端坐未出,寺中众人觉得奇怪,便前往查看,不想他竟已坐化多时。从此,“试塔和尚”的称号不胫而走。
修道人最重要的是“放下”。既然生前的万缘能够放下,示寂后的一切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
神慥禅师拖泥带水,人情难免,他最挂念身后事,但最后还是不得如愿。正寿禅师为人不计较,因缘到时,一切顺乎自然。皇子造塔,请他试坐,他一试而去。可惜,老禅师的愿望落空了。
该来的就会来,不该来的也不会来,何必斤斤计较身外诸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