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暴露日本领导力危机

2011-12-29 00:00:00达山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2期


  继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这次东北大地震、海啸、核辐射多重危机再次暴露出日本政府在国家统御能力上的深层次问题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周,笔者从东京出发,前往福岛县、宫城县、岩手县地震重灾区。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是,救灾行动非常迟缓,中央政府缺位严重。
  究其原因,其一,日本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问题处置上,无暇他顾;其二,受灾范围广,重灾区多而散,人力物力调剂能力受限;其三,可能也是更深层的原因——一直以来,日本防灾和救灾体系的执行主体是市町村一级基层自治体,他们承担了解灾情、反馈灾情、落实救灾的主要功能,但在这次大海啸中,许多自治体功能瘫痪,以致受灾地成为信息和救灾的“孤岛”;其四,日本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救灾物资和人力储备,最应承担这一任务的自卫队没有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制度和心理准备。
  问责,是人们对天灾中人祸的自然反应。笔者注意到,包括灾民在内,日本人能理解超出预计强度的地震和海啸突破防灾体系,但无法原谅核泄漏危机中的企业和政府表现。
  一开始,人们把愤怒指向运营福岛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东电在日本是一个巨无霸式的存在,不仅因为它拥有4万亿日元的企业资本体量,更在于它在控制日本关东地区经济命脉中的巨大影响力。核泄漏危机以来,东电的会长、社长罕见露面,只有几名副社长甚至是董事一级的人物出来与公众打交道,其傲慢姿态可见一斑。在核电站运营历史上,东电也是劣迹斑斑,多次被曝隐瞒安全问题、篡改数据,而政府和大众对它无能为力。
  再后来,人们把矛头指向政府。日本政府的两大原子能监督机构——经济产业省下属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和内阁府直属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均未能对东电起到有效监督作用。来自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的专家和联络官,他们的信息只能依靠东电在核电站现场的人员提供。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现场作业人员并非东电员工,而是东电合作伙伴或干脆是分包商找来的临时工。
   “领导力危机!”近期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继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这次东北大地震、海啸、核辐射多重危机再次暴露出日本政府在国家统御能力上的深层次问题。
  阪神大地震14年后,以市民运动发家的日本民主党首次取得政权。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实质推行的是一套“小政府”理念,包括大幅削减土木建筑等公共投资,把中央政府的财源和权限更多转移到地方自治体等,限制中央省厅官僚部门的决策能力。
  东北大地震,简直是对这一放权进程的莫大讽刺。可以说,应对大灾的理想体系是“举国机制”,而日本中央政府却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救灾中的一些乱象和不可思议之处,正是这一权力机制缺失滋生的后果。比如,因为缺乏全国性统筹,救灾物资迟迟不能抵达重灾区;进入灾区的自卫队没有大型救灾器械,大部分只能靠肩扛手提在废墟中作业;市町村一级基层行政机构被海啸摧毁后,连统计和登记灾民、遇难者、失踪者名单都无法快速进行下去;这种政治行政层面的无能、无力,重新唤醒了日本人对强有力国家领袖的精神渴求。
  “谁能率领日本克服危机?你想把日本的命运托付给谁?”——这是日本畅销杂志《钻石》震后在网站上推出的一项民意调查。
  结果耐人寻味。首先,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民主党或自民党政治家均没有信心。其次,当从民主党内选择时,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以30.4%的得票率高居首位,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和首相菅直人的得票率分别为8.3%和2.3%;当从自民党内选择时,自民党政调会长、前防卫大臣石破茂以32.6%的得票率排名第一,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得票率不到3%。
  地震发生前,日本政坛强人小泽因政治资金丑闻,民意支持率非常低。石破茂则是自民党内著名的“国防族”。从这一投票结果可以管窥:尽管大部分日本人对现在的政治家缺乏信心,但如果非要从矬子里拔将军,小泽、石破等气质比较强势的政治人物更能满足大灾面前民众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