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成就乔布斯?

2011-12-29 00:00:00边翼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13期


  如果不是当年那个洁具公司的“小丑”有眼不识泰山,撕了乔纳森•艾维的设计方案,这个世界可能就不会有iPod、iPhone和iPad这些美好的东西
  
  作为苹果公司的前设计主管,罗伯特•布兰纳最得意之作可能不是某款电脑,而是乔纳森•艾维——那个造就了苹果传奇、现在正掀起iPad旋风的天才设计师。
  布兰纳曾开玩笑说:“将来我的墓志铭就这样写:挖到了乔纳森•艾维。”
  布兰纳显然在以伯乐自居,但这句调侃的话却毫不过分地体现了他的继任者艾维的价值。
  1992年,布兰纳将艾维从英国招进苹果旗下。那时,从事设计顾问的艾维正因为一项浴缸的设计被客户否决而郁郁寡欢。布兰纳的邀请为25岁的艾维提供了一个走出失意与低迷的通道。
  当然,事实已经证明,艾维后来“还给”了苹果公司更多的精彩。
  在艾维加入苹果公司近20年的时间里,苹果的销售增长了10倍。1992年,苹果公司赢利为5.3亿美元。而去年,这个数字是140亿美元,营业额已经超过谷歌和微软。如果按照市值统计,苹果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企业,市值为3240亿美元,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
  
  手握iPhone的人得感谢那个“不开眼”的家伙
  
  艾维1967年出生于伦敦,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曾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工业设计师。艾维的设计天赋颇得其父真传,自幼就充满奇思妙想,喜欢把可以拿到手的所有东西拆开看个究竟。
  十三四岁时,他开始对诸如“这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问题着迷。1985年.进入纽卡斯尔理工大学设计系后,艾维的天赋很快进一步显现出来,两次获得皇家艺术学会的学生设计大奖。其中一家总部在美国康涅狄格洲的竞赛赞助商为获奖者提供了去该公司短期实习的机票,而艾维则借此机会顺便来到了加州,去硅谷的设计公司开阔眼界。
  正是这次短暂的美国之旅,让艾维结识了当时还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的布兰纳。
  让布兰纳有些惊讶的是,艾维向他展示了一个优美的问号形电话。那可不是简单一坨泡沫疙瘩,而是内部经过了工程设计、有一套完整而彼此独立的元件的真正模型。“那东西真的可以立刻上线生产了。”布兰纳回忆道。
  1989年,艾维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伦敦的丹吉尔设计顾问公司。当时艾维在丹吉尔的同事克莱维•格林尼尔回忆说:“那天正好是‘喜剧慈善日’。那个来商谈设计方案的洁具公司的人戴了个红鼻头儿。乔尼(艾维的昵称)就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展示,讲解很精彩。可是那个小丑竟然当场发飙,把乔尼的设计方案撕了。”
  艾维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设计顾问,因为对于那个工作来说推销才是最重要的本领,而他只想专注于设计艺术本身。
  就在艾维有些沮丧的时候,布兰纳适时地向艾维发出了邀请。商谈之后,艾维决定举家迁往加州,不仅因为那里有灿烂的阳光,更关键的是他的设计思想与苹果的“基因”吻合。
  如今格林尼尔对于那个洁具公司的“小丑”依然耿耿于怀:“简直太荒唐了!就是这样,英国永远失去了乔纳森•艾维这个天才。”
  但是,布兰纳还有苹果公司应该对那个家伙千恩万谢。
  当然,还有那些手握iPhone、听着iPod、玩儿着iPad的很多很多人,如果他们假设一下历史,可能也需要对那个“不开眼”的家伙表示一下感谢。
  
  乔布斯最终发现“真人”就在身边
  
  但一开始,事情并非艾维想象或是布兰纳承诺的那样美好。
  艾维初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