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再出发
中国娇子青年领袖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和往届一样,这些青年领袖都被视为各个界别和领域里有勇气、行动力和信念的人,他们正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正努力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青年”并不是棵纯而又纯的“山楂树”,领袖和青年衔接之后,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政治概念。一呼百应的时代过去之后,众声喧哗所带来的潜能才能获得极致释放,青年才有可能成为领袖,青年领袖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本期所刊登的编辑部文章《回到原点》,对过往青年领袖评选结果作了认真和深刻的反省。
青年似乎并不成熟,因此可以试错,但青年领袖的评选不可以试错,他毕竟是在为后来者树立标杆,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评估体系。
于是,回到原点之后的再出发,更值得期待。
杨锦麟(凤凰卫视)
《一个小贩的两次死刑》
像夏俊峰这种被城管抓走的事,通常有以下几种结局:1、被打一顿,托情交钱放人给东西;2、被打一顿,交钱……3、被打死,夏家有冤难伸,四处上访。会不会关进精神病院不知道;4.夏俊峰现在这种情况。这是城管们想不到的。
——足球教练(新浪网友)
当一个暴力集团把一家人的一线生机给断掉的时候,你能指望这个人怎么冷静?城管的暴行几乎天天在发生,群众的谴责和骂声不绝于耳,但管理者几乎充耳不闻,因为没有你的赤贫就不会有利益集团的暴富,而城管就是这一秩序的有效维护者。
——新浪北京手机用户
不论怎么判,没有一个人会是当中的胜利者。母亲,妻子,孩子,不仅仅只有夏俊峰,申凯也是一样。只是制度下的牺牲者。我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血的教训,都将是体制进步的前奏,只是这样的道路是否走得让人过于寒心。
——杉_小戴(新浪网友)
夏是小贩与城管这一矛盾的牺牲品,但他是否会白白牺牲更值得当权者反思。
——岳西黄(新浪网友)
《张闻天 “庐山会议”之后》
看了报道,感觉张闻天有为人民服务的诚意,但在政坛会被贬为“书生气”。当我们这个国家的政权打压这种诚意和“书生气”,必然导致国家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有没有这种状况?当年导致这状况的人都逃脱不了历史的宣判,今人能逃脱得了吗?
——张仁瀚(新浪网友)
翻开历史,因为内斗,站队站错了导致一幕幕人生悲喜剧。只要体制不改,不将权力争斗由暗斗改为明斗,这样的悲喜剧就会一直演绎下去。
——清溪渔夫(新浪网友)
《肉蒲团》观影记
本刊记者 黄婷婷
到香港,不能不看《3D肉蒲团》。结束工作后,摄影师和我一致决定牺牲些许睡眠时间,安排一场精神宵夜
按理说,这部奇片已经上映了将近一个月,眼下又已经是接近午夜场的时段,应该没什么观众再去追捧;买票选位时才发现我们错得离谱,险些买不到票。
电影已经开场10分钟,摸黑找位子的时候,周围的观众不时发出微妙的低笑或放肆的大笑,其间还夹杂着掷地有声的国语叹词,“我次奥”。我瞬间明白了这部电影备受追捧的原因。
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观影时段里,各色笑声和叹词不绝于耳,和情景喜剧的罐头笑声似的,让我难以完全融入大银幕精心营造的情色世界。或许这正体现了编剧的良苦用心吧:在各种重口味、大尺度的桥段之间安排密集的笑点,以化解观者的尴尬。
从情节层面说,这部奇片杂糅了《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灯草和尚》、《满清十大酷刑》的经典桥段,拼贴功力着实有待提高,但它胜在想象力奇诡、尺度层次丰富——从志异式的器官移植术到色诱宗教人士,无不令人感叹:只有香港这样自由多元的国际大都市,才能生出如此奇葩。
从技术层面说,这部电影的3D视效算得上精良,景深构建合理,打斗场面的超慢速回放尤其精彩,看得出制作团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功课。影片的美工、道具、服装、发型和后期制作,也都像模像样。即便是拍三级片,香港电影人也有高标准严要求,令我颇感敬重。
片尾字幕升起之前,半数观众起身离席。和内地影院不同,香港影院坚持把片尾字幕放完。为了表达一种莫名其妙的敬意,我也坚持看完了片尾字幕,才离开灯光大作的影院。
加德满都
本刊记者 刘子超
夜晚最能暴露一个城市。因为不再有白天的干扰,才能与本质素颜相见。晚上,我坐在旅馆顶楼的阳台上,整座城市见不到几盏灯火。加德满都每天只有三四小时供电,人们早已重新学会了像祖先一样生活。仅见的几盏灯是居民用自家的发电机驱动的,它们零散地点缀在一片黑暗里,狗吠声此起彼伏,但没有人声。
加德满都的确更像一个中世纪的城镇,还未脱离农业社会的雏形。第二天,我从泰米尔区穿过老城,来到杜巴广场。在为数众多的神庙间,我看到虔诚的信徒和游走的小贩。很多当地人坐在神庙高高的台阶上,俯视着暮霭下的滚滚红尘。那是由神庙的香火与摩托车的污染混合而成的。它就像加德满都这座城市一样,是两种看似不可兼容的东西奇怪混合而成的。
以一个游客的眼光,我感到很多当地人与这个世界是脱轨的。他们在另一个轨道上,按部就班地生活。那些游客的片刻注视,才让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产生交集。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当地人原本平凡而常态的日子在游客眼中变成异国情调,而注视本身最终又被转化为消费。这种奇怪的联系显得如此天衣无缝,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意识到。
我的注视最终转化为买吃的。我发现,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的比例就越大。遍布加德满都街头的小食品摊位正是这一论点的佐证。人们的日常生活简化到非常基本的层面。我买了一个直接放在一盆炭火上炙烤的玉米(它几乎已经被烤成黑色了),这种烹饪手法应该更接近我们新石器时代的祖先。我在一个卖盗版DVD的小摊前看了几眼,就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问我是否需要sex movie——一切已经简化到了食色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