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契之前的维稳

2011-12-29 00:00:00王年华
南方人物周刊 2011年27期


  更深的缺陷,是国人对体育表现出的百年不变的“输不起”
  
  只要2014年索契冬奥会正常举行,中国短道速滑队,甚至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此期间将一片“和谐”。你好我好大家好,当然,金牌最好。没有金牌,谁的日子都不好。
  此篇评论的新闻源头不作赘述。先看长春媒体对事件经过的描述:7月24日23时许,刚刚喝过酒的王濛、刘秋宏、刘显伟等队员才回到寝室,因已经错过了22时归寝的规定时间,这几名队员被查寝的领队王春露发现。随后王春露针对这一违纪行为与队长王濛进行谈话。但在酒精的作祟下,王濛在谈话过程中与王春露发生了不愉快。在争吵发生后,与王濛同样来自黑龙江省的队员刘显伟冲入房间,直接对王春露挥拳相向,王濛随后也加入“战团”。混战中,酒意未消的王濛开始拿公寓内的诸多硬件设施乱砸一通来“泄气”,直至不慎将玻璃弄碎后割伤了双手……
  此事被冬管中心下令“封口”,但长春媒体依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新闻报道中出现“作祟”、“战团”字眼,引领读者“站队”,而这段描述中更是明确指出刘显伟“同样来自黑龙江省队”。王濛在仅接受两家媒体采访时说,“这个事从最初的报道到现在,一直都是长春媒体走在全国最前面……领导不是一直不让说吗?怎么长春的媒体还是可以提前得到消息并知道结果呢?”这很容易让人联想为她所指的“放话给长春媒体者”即从长春出来的领队王春露。
  随后,长春《城市晚报》连篇累牍,以谐音、会意、抖料等手法制作专题——“打架猛、态度猛、家人猛、后台猛、语言猛”、“王濛就是惯的”。
  某网站曾约《北京青年报》记者做视频访谈,对方回绝,“刚接到电话,他们让我不要多说,否则……”到底是谁的后台猛?金牌背后是两拨暗中较劲、四处发狠的东北人。
  作者无意说东北人不是,当李娜拿到法网女单冠军、付小芳首夺世界冠军时,湖北省、河南省也忙不迭地召她们回去,发奖、表彰、吃饭、庆功,虽然她们的运动生涯步入黄金期并不在当地。
  当本刊记者联系王濛本人未果时,王濛的朋友答应接洽,“她所说的,你们杂志真敢登吗?”“只要她敢说,我们就敢发。”事实是,王濛的“揭黑新闻发布会”流产,e58f655e72554918701e7254ff81b96a8b90f6e4c573d3e9060d7164330d69f3“奖金背后的黑幕、一些人处心积虑压下去的兴奋剂事件”没了下文。抖出这些料,也就将自己和中国体育完全撇清了关系。而索契冬奥会的王濛也才28岁,离她梦想创造“三届冬奥会冠军”的历史还差两年。
  使命感、荣誉感与利益链,让现在的王濛注定无法像2008年的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一样,状告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侵吞奖金,或是像包括王军霞在内的全体队员1994年底“上书”马俊仁,表示退出辽宁中长跑队,随后“马家军”曝出兴奋剂丑闻。流产一定代表有过,想法也好,真相也罢。
  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王濛说:“我们也想上文化课,也想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讲不太可能的。”她看似明白了自己现离开国内冰场的“下场”,她不想成为下一个艾冬梅,而国人又极不能接受另一个小山智丽。
  此次短道速滑队出现的风波,表现出的绝不止于队内矛盾(队员与领队、领队与主教练、队员与助理教练之间),还表现出两个冬季运动项目大省(黑龙江、吉林)之间对金牌的争夺,两省媒体为“献计献媚”明掐暗斗。
  更深的缺陷,是国人对体育的理解——到底是竞技体育的“惟金牌论”,还是全民体育的“增强人民体质”。多数情况下,我们表现出来的是百年不变的“输不起”:上世纪80年代初,女排的5连冠极大鼓舞了民心,之后的状态低迷又让人们怒其不争;1988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兵败汉城,李宁一路低着头回到国内;单从出国比赛的回程飞机座位上看,金牌选手坐头等舱,其他人依次排位,哪怕你身高两米也得窝在经济舱。
  不是凡事都归结于体制。体制是根据人的需要框架出来,当我们不再怨恨未能卫冕,不再锻造奥运冠军成“神”,不再有以选拔、攀比赚名头的“全运会”时,即便像桌上杂技的乒乓球跌入谷底,人们照样喜欢玩它以强身健体。
  爆发总在和谐中发酵,何止短道速滑队,何止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