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胜刚强
她原本就是公民,只是微博的出现,让她的身份认同更接近公民的意义。
和那些明星大腕不一样的是,她的微博没有太多无病呻吟,要比同业多了许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
依稀记得她曾在微博上说,妈妈的近亲姐妹,因为遭遇到暴力拆迁悲愤而亡。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她的微博对那位不幸殉职的动车司机表示极大同情,因为那是她父亲的同事。
这都是发自内心纯朴而真诚的呼喊。没有来自社会底层的感同身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从何谈起。
力所能及,微博的力量可见一斑!
她当选过本刊的年度青年领袖,这位闽南老乡给我的印象是极为普通的邻家女孩,但那娇小的身子,竟能迸发出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能量。
因为她接着地气,所以柔弱胜刚强!
好一个公民姚晨!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
《公民姚晨》
这是我被采访史上最长时间的一次专访。易立竞童鞋为了这篇稿子,采了我不下八次,第一次6个小时,此后每次都在两个小时以上,回回都聊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最后只想在电话里跪下求饶:易大侠,别挖了,再挖俺家祖坟都要被你刨出来了。
——姚晨
《“局外人”陈志武 一个经济学人的第三条道路》
一个不利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利他主义。革命年代的逻辑是,我能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卖孩子,我抢你的房子算什么,我占你的地算什么,我夺你的命又如何?中国的希望不在于为理想重新缔约,而在于回到每个人的权利自身重新订约。若承认权利是普世的,一人得利则天下得利。
——熊培云(评论家)
fb1f2a363c1d10cbe96b486240556532
利己并不保证利他,即使你料理好自己,不等于你就会有心为国家和社会做事。一个自由完整的人,也不等于就只是料理好自己。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又是否真的让每个人都忘掉了自我?困惑中。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教师)
《葛兆光 告诉你一个清醒的“中国”》
华夏最长的国家是周,也分为东、西周,国家一直没变,变的只是执掌军队、税收等的集团。政党不等同于国家,国只要民族,民族精神在,其精髓仍在。千百年来,华人还是华人,变过?今天所谓之人民,不过古代、近代之百姓的别称。
——西雅图爱钱(新浪网友)
“文化认同”说得泛了些,其实,就是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凝聚了多族群、多种文化。新加坡同样是华人,却并不是文化认同,也是价值观认同的国家。
——清溪渔夫(新浪网友)
审判
本刊记者 杨潇
穆巴拉克笼中受审的画面在网上传播很广,也激起部分国人的同情心,有一种说法是:他只是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为什么不能宽容他?民主难道不应该宽容吗?况且他是主动辞职,比起卡扎菲已经大大进步,如果这样尚难逃一劫,以后独裁者岂不都要血战到底?
在开罗,我问过那些高喊审判穆巴拉克的埃及青年类似的问题,他们首先在事实层面纠正了我:穆巴拉克并非主动辞职,而是军方逼宫。“那他好歹也没有负隅顽抗啊。”但很快又有人指出我的信息有误:埃及媒体报道,穆巴拉克曾下令向示威者开枪——这正是穆氏受到的最严厉的指控。在另一个场合,我问一位人权观察员,审判穆巴拉克会不会让独裁者们更不愿意撒手?她承认,或许有这个作用,但我们埃及人必须要在国内实现转型正义,而转型正义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迫害者予以审判。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乡愿:宽容好像不等于同情心泛滥,而审判也不等于批斗,更不等于革命的虎头铡,它恰恰是通往法治的必经之路。在这个大前提下,提出“审判是否带有政治因素”这样的次一级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便模糊了焦点。但反过来,穆巴拉克的审判也必须公正,不然卡扎菲们一定会说:看吧,他们是在报复。
当然也有埃及人觉得没必要审判他。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我说,埃及需要关注一些更实际的事情,“我现在最想为旅游业培训那些没受过教育的埃及人,告诉他们怎样才是礼貌地对待游客,比如,外国人裸露身体的某部分是正常的……”而一位负责和外国记者打交道的老新闻官则告诉我,他觉得不需要审判穆巴拉克了,“他太老了,随时可能死去,当然他的儿子要接受审判,不过,穆巴拉克免于受审的条件是交出他拿走我们的每一个子儿,每一个。”
真相,不堪一嘴
本刊记者 陈磊
某周刊报道说,因为女儿被强奸、久告未果,贵州六盘水市曾经分管维稳、政法工作的副市长田万昌,不得不去北京上访。
找到自称遭到强奸的女儿田小龙。她说,媒体报道出来后,自己在国安系统工作的母亲已经被单位威胁要开除,她不能再接受媒体采访了。立即电话其母亲,同样是委婉拒绝。
那么,作为父亲的副市长呢?当过10年副市长,完全知道这个系统的游戏规则,也分管过维稳工作,如果他真的踏上上访之路,那该历过怎样的艰难心路,有着怎样的尴尬与反思?
直奔六盘水,才知道田小龙原来不是田万昌的亲生女儿,是其母亲与田万昌再婚(二人均是再婚)时带来的。而且,退休后的田万昌是位重病患者——换肾之前,每周需要透析3次,换肾后大部分时间呆在医院。
“他没去北京上访,最近一次去北京也是在2005年。我打电话给他,说有媒体报道他去北京上访,他气得要死!”田万昌与前妻的亲生女儿为了佐证话语的真实性,特地表示头一天刚与父亲通过电话。
再到桂林一八一医院,护士似已有警觉,不肯告诉田万昌住在哪间病房。最后终于敲开了田万昌病房的门,结果是一声怒喝:“我不接受采访,请你出去!”
那么,前副市长有没有去北京上访呢?回答:“没有。”那是继女说了谎,还是继父迫于压力说谎?没有答案!
这让我想起“郭美美事件”——经过数以万计人肉,辅之以记者调查,就在大家揪出郭美美为王军女友,以为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突然,郭美美发文,称自己男友另有他人,86年生人。
顿时,一切回到原点。副市长上访,当事人均已接触,但真相,依然不堪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