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革命者孙中山
中国的近代史,总是从南方揭开新的一页,最重要的人物是孙中山。
都称他为先行者,但其实他的一生,至少有长达30年处于革命的激情和亢奋状态中,屡战屡挫,屡挫屡战。从乱臣贼子到开国元勋、革命元首,在遭遇到10次失败之后,终于在一次自己未曾身先士卒的举义中,颠覆和推翻了清政权,他成了终结封建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致力革命40年的孙中山,真正拥有执政权力却仅有断断续续不到4年的时间。他留下了三民主义,时至今日或许还是弥合两岸政治关系的某种胶合剂,当初被视为异想天开的“建国大纲”,进入21世纪之后,却几乎成为了现实。
他仍被视为一种图腾,在台湾,他是纸币上的符号;在大陆,他的塑像总是被放置在离天安门城楼最远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先行者或革命者的宿命安排。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
《孙中山 以革命为业》
倒也能将几十年的历史串起来,比教科书好多了,以此文论:1、陈炯明并不是个完全的阴谋家,只是方向之异;2、国民党也并不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至少人家在解除不平等条约上还是努力过的;3、原来黄埔军校是有海军血统的;4、孙后期的政治威权倒是强化了不少,是鲍之功还是改组之功?5、孙所谓党国,百年了。
——yanguoliushen(新浪网友)
奇怪得很,在中国这片土壤,左一点的、激进的、唯我独尊的、不择手段的,就容易把持权柄、登上高位,真知灼见往往被遗忘,沉入河底,若干年后,才被打捞。后人总是歌颂艳羡高位者的荣光,感伤那些被埋没的真理,从辛亥后莫不如此,难道中国人,真的就那么急吗?
——无风79(新浪网友)
以革命名义行独裁之实。孙袁火并,在好不容易建立了民国框架的情况下,实为误国殃民,从此法治民主不再。
——北村(作家)
《韩松的科幻人生》
文章很好,标题略平淡。体制内的知识人,除了伍皓这种表里如一的,都有在两个话语体系和思维切换的体验。不过韩松两面都很极致,且找到了切换的出口,那就是科幻。
——铁永功(新浪网友)
杨兄的文章在机构内好评如潮啊。这个大企业里很多人都画出了神秘的分裂曲线,韩老师的曲线是最跨宇宙、跨星际的。
——岑家寂(新浪网友)
公开也没用
本刊记者 陈磊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