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半年期待周期品行情

2011-12-29 00:00:00周金涛
新财富 2011年2期


  按照周期的演进,大约在2011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就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主动补库存阶段实质上是我们所说的中周期加速的前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如果2011年上半年有一轮行情,大概率事件是周期性行业的行情。
  如果主动补库存,即周期品的价量波动在2011年上半年不出现,就必须对中国经济的偏乐观预期进行重新评估,那可能说明中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远比想象的弱,市场趋势将会发生重要转变。
  当然,我们认为二季度出现主动补库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建筑地产业的变化将是主动补库存的重要触发力量。从我们梳理的逻辑看,保障性住房政策表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和消费属性正在被分离,而基于我们对保障房建设可能是地方政府投名状的判断,保障房的建设已经到了需要观察其是不是会超预期的时刻,也许正在成为主动补库存的直接触发力量。所以,周期性行业的复辟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基础。这与我们提出的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是基于社会和谐的民生投资(详见本刊2011年1月号)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基于这种逻辑判断,2011年上半年的周期性行业的行情将是中游偏上行业的行情,房地产行业、库存较低且有补库动力的化工、水泥等行业都会存在投资机会。
  而中国真正新的主导产业不会从天而降,而是根植于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这个角度看,那些与新兴需求和新兴技术相融合的传统产业,一定是主导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新兴产业的回落与消费会有所不同,我们更加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估值风险的释放,但却是基本面分化的开始。因为2011年下半年之后可能出现中周期加速,而中周期加速至上升阶段的核心投资逻辑就是主导产业,就像2003年至2007年投资房地产是最主要的投资逻辑一样。
  寻找2011-2014年的中周期主导产业的判断逻辑,首先,其一定出现在中游的装备类行业,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其次,其一定是一个面对最终需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前后产业关联效用的行业,从这个角度看,节能减排和生物医药都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按照上述标准来判断,我们倾向于认为,其一,信息产业具有较大的概率,因为其面对最终需求且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其二,高铁产业也存在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按照罗斯托理论,高铁是产业升级的先导,是工程学和装备业的集大成者。其三,军工是技术创新的先导产业,是民族主义的基本载体。
  事实上,我们只能梳理出主导产业的思路,但在2011年这个时点,仍然无法判断谁将成为未来中国中周期的主导产业,就像2003年谁也无法判断房地产的趋势一样。但无论如何,主导产业投资是2014年之前资本市场的最核心逻辑。对2011年而言,遵循这一投资思路主要将依靠对企业的观察,正如熊彼特所说,中周期向来是一个从微观主体开始的过程,当一个行业中不断有公司成长起来,这个行业可能就在向主导产业迈进。
  总体来看,2011年一季度可能是一个观察和酝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胀预期是否真实回落,决定了随后的周期复辟行情的力度。周期性行业的机会和价值正在显现,从而可能成为2011年上半年配置的重点,而主导产业的问题,则可能是贯穿全年的长期投资逻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