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高位求变

2011-12-29 00:00:00郝治军
新财富 2011年7期


  商业银行频发理财产品回收流动性,不仅引发产品发行数量的井喷,更导致预期收益率的水涨船高。其中,另类理财产品的风生水起或将推动国内理财市场的产品结构变革。
  
  2011年6月20日,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银行的资金压力日趋增大。
  
  中小型商业银行推高预期收益率
  由于揽储能力有限,存款准备金的持续上调给中小型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2011年4月1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11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表示,要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要求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每月报备月末日均存贷比。
  实施月度日均存贷比考核以后,如果银行连续出现存贷比超标,监管部门将对其信贷规模等各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如此一来,银行可运用信贷资金将受到存款总量的影响。显然,此举对许多中小银行的冲击要远大于网点众多、揽储能力强的国有大型银行。日均存贷比监管实行后,中小型银行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由此形成了旺盛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的CPI指数一直在高位徘徊,5月CPI指数上涨更是高达5.5%,创出年内新高。居民纷纷为手头现金及银行存款谋求出路,试图战胜高企的CPI,由此形成强大的资金供给。
  理财产品因其天然优势顺理成章成为以上资金供求的无缝对接点—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应对资金压力正好契合了居民的投资需求。而作为新进入理财产品市场的机构,中小银行为了大量发放理财产品,只能“以价取胜”—不惜推高收益率来争夺市场。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5月30日-6月5日,华夏银行发行的一款28天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6-5%;光大银行发行的10天产品,根据投资起点不同,年化收益率可达4-5%;兴业银行的5天期限“端午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6-4%;中信银行29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2%。在一些股份制银行的推动下,目前一年期理财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已高达6.2%,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最高3.25%的水平。
  为了以高收益率招揽投资者,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更是积极推进针对高端客户、风险相对较高的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一般通过引进私募作为次级受益人,采用优先次级的结构化设计,并利用预警线和止损线的设置来降低投资者风险。光大银行则发行超过50款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且,期限也多在1-2年,预期年收益率高居5.5-6.5%。而民生银行所发行的证券类理财产品则以高收益著称,分别于2011年3月18日、25日、28日限量推出了非凡财富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其中,9天产品(20万元起)预期年收益率高达4.5%;14天产品(50万元起)预期年收益率为5.8%;7天产品(50万元起)年收益率可达到6%,远高于同业当前同类型产品。
  面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凌厉的攻势,国有大型银行也开始积极介入理财产品吸储大战,理财产品的发行步入疯狂境地。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不完全统计,2011年前5个月,个人理财产品发行多达到7525款,平均每月发行逾1500款,超过2010年平均每月发行数的50%。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5月23日-29日,共有308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较前一周增长32.2%,成为近期以来理财产品发行最多的一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201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4万多亿元,同比增加3万多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万多亿元。
  
  另类理财产品或促产品结构变革
  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井喷的同时,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初步统计,在2010年1-5月发行的7525款理财产品中,超过6000款理财产品属于货币市场以及组合资产类理财产品,占了市场的80%。而且,这类理财产品基本是批量发行,主要投资于国债、票据资产以及信贷资产等风险较低的工具。
  面对同质化竞争与预期收益率不断攀升的压力,与大宗商品、白酒等挂钩的另类理财产品风生水起,极大地丰富了国内理财市场的产品结构。2007年,民生银行首次推出投资艺术品的理财产品,两年投资期满后,投资者获得了25.5%的实际收益。2008年的股市低迷、基金缩水和楼市扑朔迷离让另类理财产品着实小火了一把。如今,随着理财产品的井喷,另类理财产品再次迎来发展小高潮。
  与大宗商品以及相关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成为2011年上半年另类投资理财产品中一颗耀眼的新星。由于全球通货膨胀与日本灾后重建预期,2010年以来,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迎来数轮暴涨,因此,不少银行将目光转向了大宗商品,如东亚银行发行“步步为盈1”抗通胀金属投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