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底部9月见

2011-12-29 00:00:00周金涛
新财富 2011年8期


  经济能否走出底部,以及经济何时走出底部,与通胀直接相关。理论上2011年三季度尚不存在使通胀继续恶化的因素,通胀将如期回落,市场的底部也将不断得到确认。
  
  市场在2011年6月触底反弹,这与我们前期的预测相一致,这次环比底部只是短周期调整的中间环节,是一个下滑速度放缓的过程,短周期的真正底部要在9月之后才能获得确认。
  本次库存周期回落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其下滑的速度和力度都是有限的,这是主动补库存周期的特点,但是,所谓的实体经济在向底部靠近,转好的起点就是企业再次有补库存的需求,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价格和货币,这是库存周期的本质。根据我们对主动补库存的理解,需求目前应该还处于相对旺盛的状态,这是一个产能利用率到达较高阶段的必然后果。所以,经济能否走出底部,以及经济何时走出底部,与通胀有直接的关联,这就引出了所谓的底部复杂性的问题。
  按照市场预期,最晚到2011年7月通胀就应该出现头部,而这一点仍需要数据的验证,所以当8-9月验证通胀数据的时候,市场的方向抉择将逐渐清晰。而按照我们的周期理论体系,既然短周期高点已经在3月出现,那么通胀的高点在7月出现也是顺理成章。另外一个扰动因素就是对美国的再次宽松预期,根据我们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理解,我们认为三季度结束之前,都是美国周期持续去库存阶段,所以,美联储此时应该不会推出QE3,真正能确认美国经济恢复的时点在四季度乃至2012年一季度,真正QE3的观察点是在四季度之后,因此,理论上2011年三季度尚不存在使通胀继续恶化的因素,所以,我们认为通胀会如期回落,而市场的底部也将不断被确认。
  上述短期的问题,似乎更多的是对筑底过程的讨论,而真正决定市场趋势的,应是对2011年四季度乃至2012年上半年的判断。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中周期的结果是产业更替,更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定,其过程则是两种力量的博弈,一个是中周期的向上力量,是为多方;另一个是过度刺激之后遗留的泡沫问题,即对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必将破灭的担心,是为空方。
  按照我们对工业化和周期运行的历史研究,经济增长方式的恶化与中周期的波动是长期并存的,如果以长波来定位,长波的衰退、萧条甚至复苏的前期都伴随着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几乎一半的中周期是与结构性问题相伴随的,因此,当前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恶化问题,不会影响中周期是否延续,而是影响中周期的运动形态,根据我们对滞胀时周期形态的理解,中国本次中周期将是一种持续向上动能缓慢衰竭的形态,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本轮中周期延续至2013年当不是问题,而这种形态也同时决定了,当中周期的头部在2013-2014年出现后,其调整也是长期性的。所以,我们不是否认结构性恶化问题终将爆发,而是在其爆发之前仍然会有一段中周期的路程。
  由此,从2011年四季度之后到2012年上半年的资产选择中,经济的弹性大小以及经济的弹性何来是配置的核心线索。未来的经济运行中,TMT、化工等行业有可能达到周期弹性的最高,机械等行业可能是中周期的次高水平,所以,未来的弹性将主要来源于中游行业,这一点是经济中周期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未来配置的最核心资产。与此同时,中国的信贷紧张等结构性恶化导致了正在发生的经济集中化趋势。关于未来中周期的推动力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的情况是,中周期的驱动力更多的不在于技术的创新,而是在于中游产业的结构性扩张和产业组织的垄断化,所以,结构性的扩张就是经济的弹性,而垄断化就是未来公司成长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