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3/mUfxbBnEAGEQrj9N944pUS.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3/hS5v2RJR2YT7WVoiBgcYwR.webp)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通讯录的挖掘同步晋升至手机。尽管“干掉短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并不妨碍手机IM冲击传统短信业务,也不妨碍其中冒出下一个MSN或腾讯。??
PC时代,即时通讯(IM)在电脑上的使用已经相当频繁,QQ、MSN等通讯软件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手机进行IM交流的瓶颈被打破,3G网络的成熟和WiFi的大面积铺设更是让手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短信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桌面通讯软件纷纷推出手机版的同时,更多的竞争者加入了对手机通讯录的价值挖掘中,手机终端商、第三方开发和运营商三者在这个市场共同博弈。
苹果在2011年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即时通讯软件iMessage,作为全球最大手机终端商的苹果也来插足,手机IM市场的混战即将上演。对手机IM的开发商而言,尽管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在互联网时代,谁都清楚先行一步、绑定用户的优势所在。虽然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干掉短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传统短信业务的冲击在所难免。更何况,一如当年依靠QQ起家的腾讯一样,随着对手机通讯录的深度挖掘,以及搭载的增值服务越来越多,难保在如今厮杀的阵营中不会出现明天的腾讯或MSN。
“我是米聊”
其实,在苹果推出iMessage之前,市场上早已存在着各种类似的免费应用。由第三方开发的Kik Messenger是较早面市的一款专注于移动平台的免费即时聊天程序,与短信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通过IM工具发送短信,仅需支付由此引发的较低的流量使用费。凭借更便捷更有趣更廉价的特色,Kik Messenger推出仅3个月就在全球吸引了300万用户。2011年4月,Kik Messenger获得了首轮800万美元的融资,并且因为“太过流行”,惹上了官非—黑莓制造商RIM公司对其提出了侵权指控。
和其他受欢迎的应用软件一样,迅速蹿红的Kik Messenger吸引了国内一大批的跟风模仿者。它们在“前辈”Kik Messenger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实用功能,除能发送普通的文字短信外,通常还支持发送照片、视频、地理位置、通讯录和群聊等。
“爱免费,更爱实时状态,比短信方便,不愁话费账单。新奇的沟通方式,我不是QQ,也不是飞信,我是米聊。”这是国内第一批模仿者小米科技推出的“米聊”的广告词,也颇为直接地描述了“米聊”们的特点。作为一款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米聊”目前支持iPhone、安卓(Android)、塞班(Symbian)手机平台,除了同行们都具备的基本功能外,还搭载了转播消息功能,集成新浪微博。其最基本的添加好友方式是通过“米聊号”来完成,还提供邮箱搜索、MSN好友、搜索个人信息三大方式来添加好友,而绑定手机的用户还能通过手机通讯录匹配寻找使用“米聊”的好友。
借助先入为主的优势加上良好的用户体验,上线半年以来,“米聊”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00万,它的使用模式被年轻一代用户广为接受,被称为时下最酷最潮的语音对讲机。并且,在“米聊”基础上,小米公司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MiUI,再有了现在的小米手机。而早在2010年底,米聊就完成了首轮4100万美元的融资,市场估值高达2.5亿美元。米聊之后,跟风者甚众,同样由第三方开发的个信、友信、速聊等手机应用软件纷纷上线,腾讯、盛大和开心网也不甘人后,分别推出了类似的应用“微信”、“有你”和“飞豆”。不过,对它们而言,类似应用的推出似乎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例如,开心网就是希望借由“飞豆”,实现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社交领域的延伸。
“不务正业”的手机品牌
对制造手机终端的各大品牌来说,这场以手机为载体的盛宴更是不容缺席。除了即将推出iMessage的苹果之外,黑莓的Blackberry Messenger早已使用多年。原本Kik Messenger支持在黑莓平台上使用,但因为与黑莓自带的Blackberry Messager存在竞争关系,被黑莓以涉及用户隐私为由从App World中下架。不仅步履维艰的诺基亚宣布将要推出“诺基亚IM”(IM for N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