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无危

2011-12-29 00:00:00陶冬
新财富 2011年9期


  进入2011年8月,美债、欧债危机一并发作,掀起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就单周市场波幅而言,这次更是有历史数据以来最强烈的单周震荡,超过雷曼倒闭时期,超过大萧条时期。世人往往将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相提并论,不过笔者看来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债有困境,但是无危机。欧债几乎无解,爆掉只是时间的问题,欧洲大国目前的救援,不过是花钱买时间,纳税人的资金被投向无底洞。
  “标普降级触发美债危机”的讲法,其实是不准确的。评级机构与主权债务的关系,好比食评家与餐厅,食评家的点评会对客流有影响,不过基本上与菜肴及服务水准无关。标普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后的两个交易日,美债不跌反升,接下来居然走出一个牛市,十年期国债收益奔向1.5%的可能似乎大过3.5%。倒是与政府违约无直接关系的美股暴跌,带出一场股灾。这在笔者看来,不过是上半年超涨的风险资产借机回调而已。
  理论上,美国政府是不会破产的。美元乃世界储备货币,印钞权掌握在山姆大叔手中。如果华盛顿到了无法支付其债务本息的时候,大可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问题。通货膨胀,稀释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减轻政府的实际偿债负担。美国国债持有人收到缩水了的美元的可能性,远大过山姆大叔赖账。何况美债今天还算一个避险天堂,世界哪里有风吹草动,资金依然涌入避险。
  美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的长期增长前景。有增长,便有税收,只要税收增长快过开支,减债便有希望。尽管在今后几年美国处于弱增长期,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在,增值服务业仍属世界一流,企业的求变意识强烈,加上人口结构比其他发达国家合理,笔者并不担心美国的长远增长。
  欧洲的情况不同。南欧经济早已失去了活力,出口缺少竞争性,又没有自己的汇率机制加以调节。在财政上,一方面公共开支无节制,一方面逃税严重。欧洲的总体债务水平,比美国为低,但是“短板理论”适用于此。在统一货币的框架下,欧元区17国的债务承受能力,由其中财政状况最脆弱的成员国所决定。希腊、意大利的负债,均超过GDP的100%,其他欧猪国家的财赤水平,也是惊人之高。任何一国债务出事,都将带来欧元的震荡,市场的震荡。
  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的债务总和,相当于西班牙的债务,而意大利的债务又是西班牙的3倍。2010年,欧洲为舒缓欧债危机,设立了7500亿欧元的金融稳定机制(EFSF),这笔钱足以解决希、爱、葡的集资压力,加上西班牙便捉襟见肘,如果意大利出事则绝对没有能力搭救。欧洲央行买入欧猪债券,是干预市场平息恐慌的另一手段。不过欧央行不同于美联储,它没有无条件印钞的授权,本身的资本金也不过770亿欧元,手头却握有大量的欧猪债券,可是对那些国家的财政政策又没有什么发言权。
  美国是联邦制,联邦政府握有主权、财权,也有保护地方政府的义务。欧洲是邦联制,主权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经济政策却需要统一与协调。欧洲领袖由本国选民选出,自然对他们负责,为本国利益谋划。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错位,经济政策与选举机制的错位,便决定了欧元区的尴尬与最终的悲剧。
  如今希腊2年期国债利率徘徊在34%,葡萄牙在11%,爱尔兰在8%,都已进入不可持续的债务陷阱。意大利与西班牙利率一度升上6%,高利率随时导致债生债。欧洲央行的干预为意西债市暂时退了烧,但是结构性财政赤字并未得到解决,本届政府承诺的紧缩措施也可能因政权交替而改变。靠自己的力量,欧猪政府很难摆脱债务陷阱。发行欧元债券,可能是唯一令欧债国家借贷成本大降的手段。然而欧元债券意味着欧洲大国用自己的信用为欧猪担保,推倒自己与欧猪之间的防火墙,其潜在风险极大。
  欧猪债券,是欧洲银行的“次级贷款”,风险可以在瞬时间传导到欧洲银行,包括欧洲大国的主流银行。雷曼之后,美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银行改革,银行均大量集资补充资本金。欧洲银行却捂住了自己的问题,压力测试走过场,也失去了在市场集资的窗口机会。一旦欧洲资金市场出现恐慌,雷曼倒闭时在银行间出现的连锁反应,在欧洲重演是完全有可能的。
  欧洲政客在处理欧债危机上,表现出了极度的无能与无动于衷,表现出了富有创意的自我摧毁。不被逼到墙角不出手,出手也是点到为止,治标不治本,续命不强体,只是将危机爆发的时间延后。
  欧元是一种先天畸形的货币。欧元区可以同欢乐,却无法共艰难。总有一日,德国会决定不再扔钱进无底洞,只是不知这是在扔进100亿、1000亿还是10000亿之后。这便是欧元的宿命。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